他国,而且每一次都能够不辱使命,顺利地完成各项外交任务,充分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外交才能和过人的智慧谋略。正是因为有像徐详这样杰出人才的存在,才使得东吴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人物相关记载
《三国志·吴主传》
(建安)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
《三国志·胡综传》
(孙)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魏拜权为吴王,封综、仪、详皆为亭侯。
徐详者字子明,吴郡乌程人也,先综死。
《三国志·诸葛恪传》注引《江表传》
权为吴王,初置节度官,使典掌军粮,非汉制也。初用侍中偏将军徐详,详死,将用恪。
《太平御览》卷六十九引《吴地记》
吴王遣徐详至魏,魏太祖谓详曰:\"孤比者愿越横江之津,与孙将军游姑苏之上,猎长洲之苑,吾志足矣。\"详对曰:\"大王欲奉至顺以合诸侯,若越横江而游姑苏,是踵亡秦而蹑夫差,恐天下之事去矣!\"太祖笑曰:\"徐生得无逆诈耶?\"(御览卷二百六十三亦有所引)
以下是一些关于徐详的轶事典故:
建安二十二年,风云变幻之际,徐详肩负着重大使命,出任都尉一职。当时,正值濡须之战如火如荼地展开,战火纷飞,局势紧张。
孙权深思熟虑后,决定派遣徐详前往曹营,向曹操请降,以求缓解双方的紧张关系。当徐详踏入曹操营帐时,面对这位雄踞北方、威震天下的霸主,心中虽有忐忑,但仍保持着镇定自若。
曹操目光如炬,凝视着眼前的徐详,缓声道:“孤近来一直渴望能跨越横江之津,与孙将军一同畅游姑苏之上,狩猎于长洲之苑,如此这般,吾心之志便可得以满足。”这话语看似轻松,实则暗藏威胁之意。
然而,徐详并未被曹操的气势所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