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这是因为世人总是随波逐流,变化无常,而徐公秉性高洁,持之以恒。”
王濬(206年-286年),字士治,小字阿童,是西晋时期的名将和政治人物。他出身于世代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博学多闻,容颜英俊,多谋善战。初任河东从事,后担任广汉太守,平定益州叛乱,升任益州刺史。他利用长江上游地势之利,修造战船,组建强大的水军,上书晋武帝,促成晋灭吴之战。咸宁六年(280年),他率兵顺流而下,攻克丹阳郡,率先攻取石头城,接受吴末帝孙皓投降,实现西晋统一大业。战后,王濬因灭吴功勋卓着,拜为辅国大将军、步兵校尉,封襄阳县侯。为避猜忌,他纵情享受,累迁特进、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军将军等职务。太康六年十二月(286年1月18日),王濬去世,享年八十岁,谥号为“武”,安葬于柏谷山。他在众多战役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西晋时期的着名军事家和政治人物。
王濬是弘农湖人,出身于世代为二千石的官吏之家。王濬少年时代就博通典籍,而且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故而不为乡里所称道。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
长大之后,被州郡长官征辟为河东从事。因王濬为人严正清峻,一些素来不廉洁的官吏听说他到任,皆望风而去。刺史燕国人徐邈有个才貌俱全的女儿,因选择夫婿而未嫁。徐邈便大会同僚佐吏,令女儿在内观看,女儿看中了王濬,并指着告诉了母亲,徐邈便把女儿嫁给了王濬。
后来王濬为征南将军参军,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羊祜[hu]的侄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濬为人志向太高,奢侈不节,不可单独担当大事,对他应该有所抑制。”羊祜说:“王濬有大才,将要实现他的愿望,是可以任用的。”后转为车骑将军从事中郎,有见识的人认为羊祜可算是善于荐贤的人了。
王濬又任巴郡太守,巴郡与吴国接壤,兵士苦于战争徭役,生了男丁多不愿养育。王濬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条款,减轻差役课税,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婴儿有数千人。
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年),王濬转任广汉太守,对百姓广施德政,百姓非常爱戴他。王濬因政绩突出,被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车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