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不法官员,他严惩不贷;而对于奉公守法、清正廉洁者,则予以表彰和提拔。在对待周边各少数民族部落方面,徐邈巧妙运用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他给予他们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赏赐,以安抚人心;另一方面,对于胆敢犯边滋事者,则坚决予以打击。在他的治理之下,凉州境内治安状况大为改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边境得以安宁。此外,通往西域的道路也重新变得畅通无阻,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凉州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始元年(公元 240 年),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给京城带来了一片明亮与温暖。这一年对于徐之邈来说,也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徐邈终于迎来了入朝为官的机会,并被授予大司农一职。这个职位责任重大,掌管着国家的财政收支、农业生产等诸多事务。然而,徐邈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很快便在新的岗位上游刃有余。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政绩斐然,徐邈又得到了升迁的机会,被调任为司隶校尉。此职权重责大,负责监察京畿地区官员的行为举止。而徐邈公正廉明、执法如山的作风,使得朝中百官对他敬畏有加。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到了晚年。此时徐邈早已声名远扬,但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相反,他依旧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因功绩卓着,皇帝欲拜他为光禄大夫,并进一步擢升其为司空。面对如此殊荣,徐邈却选择了固辞不受。他深知自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不愿再过多地参与朝政之事。
嘉平元年(公元 249 年),一个宁静的日子里,徐邈以光禄大夫的身份安然在家中离世。噩耗传来,朝野震惊,众人皆为这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感到悲痛不已。为了表彰他一生的功绩,朝廷决定按照三公之礼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并赐予他谥号“穆侯”。这个谥号不仅代表了朝廷对他的敬重与追思,更是对他高尚品德和杰出贡献的最好诠释。
徐邈是燕国人。丞相曹操平定河朔时,任其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县令,后任东曹议令史。
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允许其设置尚书、侍中和六卿等官。徐邈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来,徐邈出任陇西、南安两郡太守。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即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