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为征南将军,并派遣他率军驻守樊城,以镇守这片广袤的土地。曹仁到任后,积极整军备战,加强城防工事,严阵以待任何可能出现的威胁。
然而,建安二十三年(公元 218 年),宛城守将侯音突然叛变。消息传来,曹仁毫不犹豫地亲率大军火速赶往宛城。围城数日之后,终于攻破城池。进城后的曹仁毫不手软,下令对城中进行屠杀,以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最终,守将侯音也未能逃脱厄运,被曹仁斩杀于刀下。
次年,即建安二十四年(公元 219 年),关羽率领大军气势汹汹地扑向樊城。樊城守军面临巨大压力,但曹仁并未退缩半步。他坚守城池,与关羽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攻防大战。尽管关羽兵强马壮,但曹仁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死死守住了樊城。就在战况胶着之际,徐晃等援兵及时赶到,与曹仁里应外合,最终成功击溃敌军,使其铩羽而归。
随着时间推移,曹丕即位称帝。曹仁因其赫赫战功备受器重,先后被加封为车骑将军、大将军以及大司马等要职,手握重兵,掌控着曹魏的军事大权。
黄初三年(公元 222 年),曹仁再次奉命出征,这次他率领着数万步兵和骑兵进攻濡须口。然而,在作战过程中,曹仁没有听从蒋济的劝阻,执意采取冒险行动,结果遭遇惨败。这场失利给曹仁带来沉重打击,不久之后,他便与世长辞,享年五十六岁。曹丕闻讯悲痛不已,追谥其为忠侯,以表彰他一生的忠诚与功绩。
曹仁在三国历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多方面的影响:
军事方面
拓展曹魏势力范围:曹仁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在攻打袁术、陶谦、吕布等战役中表现出色,为曹操扩充了地盘和势力。尤其是建安四年与史涣渡黄河向北攻击眭固,斩杀眭固,使曹操势力范围扩大到黄河以北。
稳定军事局势:在官渡之战中,曹仁为曹操出谋划策,击败刘备军、韩荀军,还烧毁袁绍粮草,对扭转战局、稳定曹操后方起到重要作用。襄樊之战时,曹仁坚守樊城,挡住关羽进攻,为徐晃援军到来争取时间,最终击退关羽,稳定了曹魏在荆州的局势。
政治方面
助力曹操政权巩固:曹仁作为曹操的堂弟和得力将领,对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