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岳,字公河,约生于东汉汉顺帝永和年间,卒于曹魏黄初元年(220年),东莱掖县(今烟台莱州)人,是东汉末年着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其生平经历如下:
在汉灵帝即位之初的那些年里,年轻而充满求知欲的徐岳怀着对天文学的浓厚兴趣与敬畏之心,毅然决定拜当时声名远扬的着名天文学家刘洪为师。此后,他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对晦、朔、弦、望以及日月交食等一系列复杂而神秘的历法学问的深入钻研之中。
在跟随刘洪学习期间,徐岳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他不仅协助刘洪完成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首次运用定朔来精确推算日食和月食的发生时间,还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分析能力,成功地发现了白道(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与黄道(太阳在天空中视运动的轨迹)之间竟然存在着大约 6 度的微妙夹角。这一重大发现无疑为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命运总是无常的。就在徐岳的学术之路刚刚崭露头角之时,恩师刘洪却不幸离世。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岳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将悲痛化为动力,更加坚定地投身于学问的海洋。他独自一人默默耕耘,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历法学的奥秘,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刘洪所留下的珍贵遗产——《乾象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徐岳终于使得这部历法日臻成熟。
而后,徐岳又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举动。他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吴中的中书令阚泽。阚泽如获至宝般地接受了这份宝贵的知识财富,并积极推动《乾象历》在吴国范围内广泛施行。正因如此,这部优秀的历法才能够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发挥其巨大的作用,造福更多的人们。
除了在历法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之外,徐岳还致力于搜集整理先秦时期以来散落各处的海量数学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精心筛选和系统梳理,他先后撰写完成了多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学巨着,如《数术记遗》和《算经要用》等。
尤其是那本《数术记遗》,更是以一种别开生面的问答形式,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展示并详细介绍了多达 14 种精妙绝伦的计算方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本书中,“珠算”这个词汇首次惊艳亮相。而且,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