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通。
再后来,徐孝嗣外放至吴兴担任太守,在此期间更是声名远扬,因其干练有为而备受赞誉。直到永明七年(公元 489 年),王俭不幸离世,齐武帝特意征召徐孝嗣入朝担任五兵尚书。与此同时,皇帝还下令让负责撰写南朝仪典的仪曹令史陈淑、王景之、朱玄真以及陈义民等人向徐孝嗣请教相关事宜,足见其在礼仪制度方面的深厚造诣和崇高地位。永明八年(公元 490 年),徐孝嗣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一次重要转折——他被调任为太子詹事。这一职位让他得以更深入地参与宫廷事务,与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建立紧密联系。然而,命运的齿轮并未停止转动,不久之后,他再次转职,成为吏部尚书。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和敏锐的洞察力,徐孝嗣迅速适应新角色,将吏部的各项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
不仅如此,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很快便获得了进一步的晋升。先是被加封为右军将军,紧接着又转领太子左卫率。此时的徐孝嗣可谓权倾朝野,朝廷诸多行政事务纷纷交由他来主持。他兢兢业业,不辞辛劳,以高度的责任心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符合国家利益和民众福祉。
时间匆匆而过,转眼间来到了永明十一年(公元 493 年)。这一年对于南齐王朝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为在位多年的齐武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之际,齐武帝留下遗诏,指定尚书事务交由徐孝嗣以及时任尚书右仆射的王晏共同处理。这份信任无疑是对齐武帝一生功绩的肯定,也是对徐孝嗣能力的高度认可。
皇太孙萧昭业继承大统后,遵照武帝遗诏,晋封徐孝嗣为尚书右仆射。至此,徐孝嗣已位极人臣,成为南齐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隆昌元年(公元 494 年),徐孝嗣的仕途再度出现变动。他转任散骑常侍、前将军、丹杨尹等职务。尽管职位有所变化,但他依旧尽职尽责,为地方治理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就在这时,一场政治风暴正在悄然酝酿。西昌侯萧鸾心怀不轨,企图废掉皇帝另立新君。他暗中找到徐孝嗣和王晏,透露了自己的计划。令人惊讶的是,两人竟然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参与其中。或许是权力的诱惑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亦或是其他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当时,有一个名叫乐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