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逼瓜步。面对敌军的凶猛攻势,京城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关键时刻,徐湛之义无反顾地率领军队奋起抵抗,保卫京城安全。与此同时,皇太子刘劭也亲率人马镇守石头城,与徐湛之相互呼应,共同抵御外敌入侵。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多日,双方均伤亡惨重。但在徐湛之和刘劭的顽强坚守下,最终成功击退了索虏大军,保住了京城的安宁。
元嘉二十八年(公元 451 年)的春天,大地逐渐从寒冬中苏醒过来,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就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大事——鲁爽兄弟率领其部下毅然决定归顺大宋王朝。
说起这鲁爽,那可是鲁轨之子,出身将门世家。此次归降之举,无疑给宋朝带来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战略优势。而面对这样的情况,徐湛之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和智慧。
徐湛之深知国家的长治久安离不开各方势力的团结与合作,因此对于鲁爽等人的归顺,他不仅给予了特别优厚的奖励,还欣然接纳他们,完全没有因为个人恩怨而意气用事。这种以大局为重、不计前嫌的胸怀,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然而,经历了此事之后,徐湛之却萌生出了退隐乡间的念头。或许是厌倦了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又或许是想要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的宁静。于是,他向皇帝上书乞求辞官归隐,但这一请求并未得到应允。
尽管未能如愿退居乡村,但徐湛之依旧秉持着忠诚勤勉的态度继续为朝廷效力。不久之后,他的职位发生了变动,转任尚书仆射,并兼任护军将军一职。
与此同时,在朝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尚书令何尚之。何尚之见徐湛之身为皇亲国戚,深受皇上的宠爱和信任,便心生一念,欲将繁杂的朝政统统交予徐湛之打理,自己则可以落得个清闲自在。自此以后,所有的上书申诉之事,何尚之都不再过问处理。
面对何尚之此举,徐湛之并没有盲目接受。他依据《职官记》以及相关法令指出:尚书令乃是统领朝廷内外大小事务之人,需对全局进行掌控调度。只有当尚书令职位出现空缺时,政务才会由仆射来负责管理。言下之意便是,如今既然有尚书令在位,那么处理朝政之事仍应由何尚之承担主责。正因如此,他毫不犹豫地将繁重的政务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