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之大任。然而,这些人却未能竭尽全力,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先帝驾崩之际,他们未曾表现出丝毫送别时应有的礼节;待到新朝建立后,又缺失了作为臣子所应具备的忠贞不二之德行。面对朝政局势,他们只会随波逐流,毫无匡扶正义、补救过失之举。一味心怀邀宠之心,只知阿谀奉承以求自保,顺从恶势力致使德行有亏。
虽说最终他们或许是出于对灾祸的恐惧,才勉强策划出所谓的大政方针,但终究还是放纵了那颗悖逆之心,全然不顾道义与礼法。当国家面临动荡迁徙之时,他们甚至心生歹意,妄图用鸩酒毒害忠良;待到局势稍稳,没过多久便公然施行怨恨杀戮之事。其凶残暴虐程度已达极致,各种酷刑无所不用其极,令无数忠臣义士颠沛流离,惨死于皂隶小人之手。就连各地的百姓也为之哀叹惊愕不已,路上行人无不掩面流涕,悲痛万分。”昔日的庐陵王英明俊秀、目光远大,美好的风范早已传播开来。他身负鲁国和卫国般重要的托付,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对其寄予深情厚望。然而,那可恶的羡之等人凶残暴虐、妄图独揽大权,他们嫉妒贤者、畏惧权势逼迫,精心编造出如贝锦一般的谗言坏话,制造了这无缘无故的灾祸。他们蒙蔽圣上视听,肆意横行,蛮横地将庐陵王流放囚禁,还假托朝廷旨意,最终酿成如此惨祸。原本将国家命运寄托在庐陵王身上,却被他们视作仇敌加以残害。短短数月时间内,竟然两次下毒谋害,这种行径令人痛心疾首,连天地神灵都为之愤恨,人与鬼魂皆怨气郁结。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像这样违背常理、残忍不仁、颠倒黑白的行为,实在是前所未有的啊!
想当年,子家参与弑君之事,郑国人民群起讨伐;宋肥无罪遭冤,结果荡泽也因此被杀。更何况如今这场叛乱比以往的罪过更为严重,给国家带来的伤痛也更深重。如果对此种恶行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忍受呢?理应立刻将这些叛逆诛杀,向生者和死者都有所交代。但当时局势刚刚稳定下来,众人意见分歧众多,相互纠结不清。那些匡扶国家的功勋确实显着,但最大的罪恶尚未完全暴露。所以才会从远处斟酌民众的心意,近处倾听众人的诉讼。尽管心中想要讨伐叛乱,但又担心难以成功谋划,故而只能强忍悲痛哀伤,怀着耻辱度过多年时光。每每想到人生艰难,壮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