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其生年与卒年均难以确切考证,但据史书记载,他乃字文向,籍贯为琅邪郡莒县,也就是现今的山东莒县一带。
早年间,由于故乡遭遇动荡不安的局势,致使徐盛不得不背井离乡,渡江南下,最终选择客居于吴郡之地。在此地,他凭借着过人的胆略和英勇无畏的气概而声名远扬。
时光流转,到了汉献帝建安五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之事——孙策遇刺不幸身亡。此后,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开始统领东吴的大小事务。初登大位的孙权独具慧眼,一眼便相中了徐盛出众的才能,旋即对他委以重任,任命其为别部司马一职。不仅如此,孙权还慷慨地赐予徐盛五百名精兵强将,并让他暂行柴桑县长之职,肩负起抵御刘表麾下猛将黄祖的艰巨任务。
徐盛自镇守柴桑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这座位于今江西九江市境内的城池,在他的守护下固若金汤。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黄祖之子黄射竟率领数千人马,气势汹汹地顺着长江一路南下,直逼柴桑而来。
彼时,徐盛手中所掌握的兵力不过区区二百余人,但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他毫无惧色,毅然决然地率领部下出城迎敌。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相交声响彻云霄,徐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其麾下的官兵们也个个奋勇杀敌,毫不退缩。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徐盛及其部队成功地杀伤了黄射的士兵多达一千余人。
不仅如此,徐盛深知此时正是乘胜追击的绝佳时机。于是,他果断下令打开城门,再次亲率部众杀出城外。这一出奇制胜之举令敌军猝不及防,原本就已遭受重创的黄射军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最终,黄射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狼狈逃窜,自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前来侵犯。
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过后,徐盛因其卓越的战功受到了孙权的高度赏识和嘉奖。孙权亲自提拔他为校尉,并让他兼任芜湖县令一职。此后,徐盛继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在一次对临城县南山中盗匪的围剿行动中,他再立新功。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和英勇无畏的作战精神,徐盛顺利地平定了盗匪之乱,因此得以晋升为中郎将,开始负责统率五校营的军队。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汉献帝建安十八年(公元 213 年)。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