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详(?—234?)一作徐祥(见《建康实录》),字子明,吴郡乌程人。东吴都尉,公元217年春,曹操征讨孙权,双方大战于濡须口。此战曹操和孙权不分胜负,曹操自己也有撤退的打算。孙权于是遣都尉徐详为使者,向曹操请降,为日后的大局作准备。曹操答应了孙权请降的要求,派遣使者与东吴修好,并以政治婚姻来巩固双方的联盟。
人物简介
二十二年(公元 217 年)的春天。此时局势变幻莫测,各方势力相互角逐。徐详临危受命,以都尉的身份肩负起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代表孙权前往曹操处请求投降。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徐详毫不退缩,毅然决然地踏上征程。最终,曹操应允了孙权的请降请求,并派出使者前往东吴与之修好,双方甚至立下誓言要再度结为姻亲,以巩固彼此之间的联盟关系。
此后不久,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夷陵之战爆发。这场战役过后,东吴的军事部署面临着重大调整。在此关键时刻,胡综领受孙权旨意负责组建一支精锐部队——解烦兵。而徐详也因其卓越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获任解烦兵的左都督一职,与身为右都督的胡综并肩作战,共同统领这支新成立的劲旅。随着时间的推移,孙权受封吴王,徐详因多年来的赫赫功绩得到封赏,被册封为亭侯,可谓功成名就。
孙权称帝之后,定都于建业城,开启了东吴新的历史篇章。在此期间,徐详和胡综二人一同被委以重任,出任侍中之职。由于他们表现出色,功绩卓着,很快便双双进封乡侯,并同时兼任左、右领军之要职。不仅如此,徐详还肩负起了更为重要的责任——担任节度官,专门负责掌管军队的粮草等物资调度事宜。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徐详却先于胡综离开了人世。他的离去对于东吴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在徐详逝世后,孙权经过深思熟虑,原本打算让诸葛恪接替徐详所留下的节度官职务。但就在此时,事情发生了意想不到的转折。当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得知这一消息后,特意修书一封寄给东吴名将陆逊,信中详细阐述了自己对这一人事安排的看法并加以劝阻。最终,孙权听从了陆逊转达的意见,改变了原先的想法。
从陈寿对徐详的评价“数通使命”不难看出,徐详曾多次代表东吴出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