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火锅。
互结的五人中,有二人没能通过府试,赵书屿本想邀请他们一同吃饭,他们家中有事没来书院。
三人一边烫菜一边闲聊,气氛还不错。
赵书屿举杯,“来,我们一起碰一杯,恭喜我们通过院试,科举征程往前迈出一步。”
蒋郁离举杯奉陪,“干杯!”
林如海将咬到嘴边的肉片放回碗中,手忙脚乱的举起酒杯,“干杯!”
一杯酒饮尽,赵书药又给二人满上。
“林兄之后打算去哪个书院就读?”
林如海家中富裕,他本人却不是那种傲慢的性子,为人不拘小节,性格大方好客,对朋友很好。
林父想要儿子考取进士,就算是个九品芝麻小官也能改换商户门庭,所以对他寄予厚望,应当不会让他止步于秀才。
“我这次院试的排在倒数第二,临安书院应当考不上,我外祖家在云洲城还算有点关系,帮我在云洲城的问津书院买了学位,过段时日我也要去云洲城读书。”
赵书屿颔首,这古代读书和现代也没多大区别,小地方的师资力量没有大城市的强,有条件的都想去好学校,顶尖的学校身边的同学也都是学霸,学习氛围都不一样。
“好,以后咱们可以书信联系,直接把信寄到临安书院就好。”
林如海重重点头,他无数次庆幸自己当初主动找上赵书屿和蒋郁离询问难题,无数次庆幸自己对他二人的学问只有敬仰和羡慕,没有嫉妒。
这次院试能够险险通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赵书屿曾经和他讲解过类似的试题。
“你们以后记得给我写信,可以寄到云洲城问津书院。”
酒过三巡,林如海被家中小厮领回家。
赵书屿顺道和蒋郁离回家接赵云,他们今日要回赵云娘家探亲,正好蹭赵书屿的马车。
把两人送到赵家后,赵书屿到家时已经申时,差不多下午三点。
楚宁正在打包行李。
赵书岩在练剑。
这小孩儿是真的喜欢武术,完全不需要人监督,什么时候读书能有这个觉悟赵书屿就谢天谢地了。
楚宁一见赵书屿进屋,随手放下手中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