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寂静。
临安书院张京墨山长,乃当世大儒,门生遍天下,天下读书人谁不知道他。
若非他不喜京都规矩多,只想安安静静做学问、编书,大乾朝的最高学府太学祭酒职位非他莫属。
至于考过状元、做过官的陆知远的大名,普通书生或许不知道,但书院的夫子定然知道。
毕竟他们很多人都和陆知远参加了同一场会试,见证过状元郎当年的风采。
严夫子率先开口。
“书屿,你说的是临安书院的张山长和陆夫子?”
赵书屿点头,“是的,不瞒夫子,早在回书院读书前我就拜了恩师,恩师名讳不便透露,他和张山长、陆夫子乃是莫逆之交,我也算沾了恩师的光,得张山长和陆夫子指点过几句。”
“以我和郁离院试的成绩可以免试入读临安书院陆夫子的班级,回乡前,陆夫子千叮万嘱让我尽快处理完家事去书院报到。”
蒋郁离跟着起身作揖,诚恳说到:“这次回书院也是向夫子辞行,请夫子保重。”
谢夫子还要再说什么,被严夫子出言打断。
“你们的选择很好,乡试的难度不是院试可比的,临安书院负有盛名,有张大儒坐镇,对入读的学子要求甚是严格,每年都有很多学子因为入学考试没过无法就读。”
几日前山长突然要求他把赵书屿和蒋郁离留在书院就读,说是找了名师单独教导,他就很生气。
严夫子不认为有能力教授秀才的名师会愿意跑来平阳县这个小地方。
能力不够的老师不是耽误二人前程吗?
偏偏这事还是谢夫子提议,名师也是他找来的,他一番慷慨激昂的大话,将山长哄的飘忽,似乎留下赵书屿和蒋郁离二人,明年白云书院就真的能再创辉煌。
还好赵书屿二人有主见。
赵书屿和蒋郁离躬身行礼,严夫子是位好夫子,“多谢夫子理解。”
事成定局,谢夫子也没办法,找了个理由便走了。
胡夫子叮嘱了两人几句便也离开了。
之后严夫子又同赵书屿屿三人详谈一刻钟,临近中午才放三人离开。
赵书屿请蒋郁离和林如海一同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