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学后,赵书屿跑了趟济世堂查看合作的第一批药丸的使用效果。
李大夫很是高兴,对药丸的疗效给予肯定,两人一番磋商后决定加大人手制作药丸。
正事商讨完,李老大夫喝着茶,不经意的问道:“书屿小子,你今日过来不止是为了药丸的事吧?”
“什么都瞒不过您老,我想知道平阳县的方县令是好官还是贪官?”
赵书屿问得大胆。
李老大夫听罢轻笑出声,“你这个问题怎么来问老夫,老夫就是个郎中,怎么会知道县令大人的事。”
“李老谦虚了,我既然成了宁氏商行的股东,堇安兄的身份还是有所了解的,您被安排来管理平阳县唯二的医馆济世堂,和平阳县的县令应当有过接触。”
赵书屿喝了口茶,直言不讳。
“算了,看在你提供的珍贵药方和医书上,不为难你小子了,几年前老夫救了县令母亲的命,县令还算卖我点面子,至于他到底是好官还是贪官老夫也不得而知。”李老大夫捋了捋胡须,摇了摇头,给出答案。
随即一脸担忧的问道:“是你犯事了还是你的家人犯事了?打听县令是准备捞人?要不要老夫帮你走后门?”
赵书屿:
“您怎么不想我点好,咱们现在可是一条船上的人,我若是作奸犯科对您背后的东家可没什么好处。”
赵书屿将茶盏中的茶一口饮尽,起身离去。
李老大夫见赵书屿抬脚就走,扬声问道:“真不用老夫帮忙?老夫这张老脸在方县令面前还是有点用的。”
赵书屿闻言朝后摆了摆手,很是潇洒的走了。
随后他在百味楼蹭了一顿晚饭,一直关在雅间里写写画画。
入夜后,赵书屿当了一回飞檐走壁的大侠夜探县令府,借助空间躲过巡夜的护卫队悄声摸到方县令的书房。
书房内弥漫着书卷气和浓厚的墨香,可见时常有人在此办公。
赵书屿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一封告密信放在方县令的案头,临走时发现他书房博古架上陈列着一柄宝剑,他眼睛一亮,瞬间来了主意。
又是一番布置后悄无声息的离开。
第二日一早,方县令照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