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的收的,不过需要李大夫亲自看过药材才行,公子稍等,我去后堂请李大夫。”
小药童看上去不过七八岁,一点不怯场,转身去了后堂,没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出来。
李老大夫捋了捋胡须,看着赵书屿温声问道:“公子是有什么药材想卖?”
赵书屿将背篓放下,取出里面的当归一一摆上柜台给他验看。
李大夫看到当归眼睛一亮,赞道:“这当归处理的极好,公子也懂医?”
“在下看过几本医书,学过皮毛不敢说懂医,只是认识一些药草,知道一些药材的炮制之法。”赵书屿谦虚的回话。
“不知李大夫可能收下这些当归?”
李大夫笑着答应:“收,你这些当归处理的确实不错,我给你个公道价,一两银子,你看可行?”
赵书屿连忙道谢,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毕竟当归不是什么金贵珍稀的药材,能卖一两银子已经很好了。
“多谢李大夫,我以后再采到好药,一定先送到您这来给您过目。”
李大夫点点头:“好,以后有好药材尽管送来,不过品相差的老夫可不收。”
交易完成,药童拿出一两银子递给赵书屿。
赵书屿想到这时代很多香料、调料都是做药材卖的,又仔细看了看药柜,买了些陈皮、八角、桂皮等药材。
“赵公子您要这些药材做什么呀?他们不能一起熬药的。”
小药童一边按他的需求抓药,一边好奇的问,别看他年纪小,他可背过不少药材的药效和药方,师傅管得甚是严厉。
“并不是熬药,是有其他用途。”
“这样呀。”见赵书屿没细说,小药童也没再追问,麻利的算好账。
赵书屿将药材放好,背上背篓直奔米粮铺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