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少,猪肉卖得便宜些,30文一斤,大骨10文钱一根,客官要多少?”
赵书屿盘算了一番,“我要五斤猪肉,三根大骨,还有那块猪板油也都要了,老板把盆里的猪下水送我做搭头可以吗?”
“这猪下水难吃的很都没人买的,小哥是打算拿回家喂狗吗?我家狗都不吃的,不过小哥这么爽快,我就送给你了。”
李屠户家三代人都是养猪做屠户的,以前也低价处理过猪下水,好多次被客人拿回来要求退钱。
见赵书屿买了这么多猪肉不像是要自己吃猪下水,爽快的答应了。
一边说着,一边手脚麻利的割了五斤猪肉拿麻绳绑好,又拿出荷叶将猪板油和大骨包好,猪下水还特别多包了两层。
“五斤猪肉150文,三根大骨30文,猪板油10文一斤,这有五斤多算您50文,诚惠230文。”
一圈买下来,背篓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的。
猪下水得用大料处理,赵书屿又跑了趟济世堂,花了50文买做卤料需要用到的药材。
想着家里等着自己的小崽儿赵书岩,赵书屿背着沉甸甸的背篓往镇口搭牛车的地方快步走去。
车上已经有七八个人坐着,赵书屿将背篓放在脚边坐好,几个人盯着他的背篓好奇的打量。
一个大婶看赵书屿买这么多东西,阴阳怪气的嘀咕:
“诶呦,赵童生就是有本事!欠着赌坊那么多的银子,竟然还买这么多东西,看着还有猪肉呢,想必是赌债已经还完了吧,赵童生这赚钱的速度可真是让婶子佩服。”
说话的大婶宋氏是赵书屿隔了几房的叔叔赵青的媳妇,按理是应该叫婶婶,只是两家并不亲近,不止如此,这宋氏非常刻薄,喜欢背后说人闲话。
原主父母是被说的最多的,似乎是因为她当年看上原主父亲赵川,奈何妾有意郎无情,赵父选了赵母拒了她的示好。
这种没有挑明的相看,没看对眼的都会避得远远的,这宋氏不知怎么想的,竟然嫁给了赵川的远亲赵青,还时不时过来家里和赵母拉家常、套近乎。
赵父怕生事端,悄悄和赵母提了此事,让赵母留个心眼。
果然,相安无事没多久,这宋氏就开始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