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教谕看来是个多事的人,听到葛三爷如此说,就走了过来。
“既然明府如此提议,那老朽就考考贤侄。贤侄啊,都学过了哪些书?”考试内容不能超纲,所以要先问问。
葛明回到道:“小侄学了论语、诗经和左传,看过一点算学的书,其他的书没怎么看过。”
孙教谕点头说到:“才十岁年纪已经读了这么多书已经很不错了。”然后背着手,想了想才说道:“那老朽说上句,你来说下句可好?”
葛明后世就知道大唐的科举有明经科,就是填空或者接下句,再说这世记忆力非常好,读过几遍之后就能牢牢记住,自认为这种考较实在是小儿科。
教谕开口说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请贤侄接下句。”
葛明听完差点吐血,本小郎君准备十分充分,你就考这种题目?这孙老头人还怪好的,先出个简单的热热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孙教谕点头表示正确。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葛明答道:“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两人一问一答,孙老头从简单到复杂,从字数少再到字数多,葛明全都张口就来。
对孙教谕来说,这只是基本功而已,很多孩子都能达到这个程度。但是葛三爷可不这么想,这简直是文曲星啊,才十岁就会背论语。想当年自己十五岁都背不上来,不知道比自己强了多少倍。
问完了论语,又问了左传,葛明也能都一一道来。
突然孙教谕问道:“今有兽禽同笼,上有三十五首,下有九十四足,问兽禽各几何?”
葛明就像刚才接下句一般,马上回答道:“兽十二,禽二十三。”后世小学生的算术题,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嘛?
孙教谕一听傻了眼,主要是葛明计算的太快了。于是问道:“贤侄以前看过这道题?”
据说此类鸡兔同笼的题,可以难倒大唐无数的读书人,葛明回答的太快,以至于孙教谕认为葛明刚好知道这道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