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42《菽园杂记》(2/4)
正德年间有个把桩师傅,为了烧一窑祭窑神的瓷,连着三天三夜没合眼,最后窑成时人也累死了,魂灵就附在窑火里。\"

    阿福听得脊背发凉,忽然听见坯房里传来响动。悄悄摸过去,只见阿巧举着烛台,正在看一堆碎瓷片。火光映着她的脸,睫毛在眼下投出蝶翼般的阴影:\"这些是去年没烧成的次品,你看这鱼纹,画工比官窑的还细。\"

    月光从瓦缝里漏进来,照见碎瓷片上的青花纹路。阿福忽然想起父亲说过,民间窑户常把次品打碎埋在窑场附近,免得被官窑的人发现偷学技艺。可阿巧指尖划过的鱼嘴,分明比官窑贡品上的还要灵动几分。

    秋末的时候,聚顺窑接了笔特殊的订单——为南京的富户烧制一套十二花神杯。陈叔公把画样分给画工,轮到阿巧时,老人特意多给了张宣纸:\"你画的桃花,比去年那窑"春寿瓶"上的还要鲜活。\"

    阿福蹲在揉泥房里,听着画坊传来的细笔声,忽然觉得手里的陶泥有了温度。他开始在泥团里掺进细沙,试着做出更薄的胎体,这样阿巧的画就能在釉下显得更透亮。有回半夜偷练,不小心碰倒了坯架,惊醒了巡夜的陈叔公,老人却没骂他,只是用釉刀在碎坯上划了道:\"胎薄三分,火就要减两成,记住了。\"

    成化十二年的霜降,聚顺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贵客——宫里来的督陶官。传言说当今皇上宠爱万贵妃,要在景德镇选民间精品送入宫,各窑场都把压箱底的好货搬了出来。

    阿巧这日穿了新做的月白裙,鬓角别着朵黄菊花,正在画最后一只\"菊花杯\"。花瓣边缘的细笔要蘸着新制的青料,那是陈叔公托人从乐平县带来的\"平等青\",色料里掺了当地的紫金土,烧出来的青色像春天的江水。

    \"停手!\"督陶官的随从突然冲进画坊,一把打翻阿巧的颜料碗,\"民间窑户竟敢私用官窑青料,不怕蹲大牢吗?\"阿巧吓得脸色发白,地上的青料混着泥水,在砖地上洇出难看的污渍。

    原来半月前,陈叔公为了让花神杯更出彩,偷偷用了从官窑废料里筛出的青料。这事被对门的\"兴盛窑\"告发,此刻窑外已经围了公差。阿福看见父亲被推倒在泥地里,箩筐里的豆子撒了一地,那些唤作\"菽园\"的豆子滚进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