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九州民间志 > 明朝那些事23《水族叽啾的传说》(1/5)
    嘉靖二十三年的梅雨季,太湖西岸的蚬子湾村浸在青灰色的水雾里。十五岁的阿秀蹲在青石桥边,看祖母用捣衣棒敲打蓝布衫,木槌溅起的水珠在她发间凝成细小的珍珠。远处渔船收网的号子声混着鸬鹚的低鸣,像一张浸了水的桑皮纸,在潮湿的空气里洇开。

    “奶奶,水爷庙的香灰真能治拉肚子吗?”阿秀捏着一片菱角叶,看叶脉在掌心投下网状的阴影。三天前隔壁张伯喝了生水闹肚子,村正带人去二十里外的水爷庙求了香灰,混着井水灌下去竟真见了效。祖母的捣衣棒突然顿在石面上,水珠顺着棒身往下滑,在青石板上砸出小小的凹痕。

    “水爷庙供的是太湖君,”老人布满老茧的手划过蓝布衫上的水波纹补丁,“可咱们蚬子湾的老辈人都知道,真正护着这片水的,是叽啾。”

    阿秀的手指猛地收紧,菱角叶的边缘在掌心划出红痕。这个名字她听过太多次,却从未见过实物——村西头的王老汉说,叽啾像七八岁孩童般大小,浑身披着月光色的鳞甲,眼尾拖着三根银丝线般的触须;撑渡船的李大叔又说,那是水鬼变的,专在月夜里勾走落单孩子的魂。但祖母此刻的神情格外郑重,皱纹里盛着比湖水更深的幽蓝。

    “五十年前大旱,田里的裂缝能吞下半条牛腿,”祖母的声音低下去,像沉入湖底的碎银,“你爷爷带着青壮去太湖中央求雨,夜里就梦见个穿水蓝衣裳的小人,站在船头唱‘水泱泱,草茫茫,根须连水脉,嫩叶牵潮光’。第二天清晨,他就在船板上发现了三枚指甲盖大的鳞甲,薄得能透出光来。”

    捣衣棒再次落下,惊飞了石缝里的一只豆娘。阿秀看见祖母鬓角的白发被水雾打湿,贴在耳后,像一片褪了色的鱼鳞。她忽然想起上个月暴雨成灾,村东头的堤坝裂开半人高的口子,是她跟着父亲去搬沙袋,亲眼看见浑浊的洪水卷着死鱼冲进村口。那时她蹲在坍塌的土墙上,看见洪水中闪过一道银蓝色的光,像有人在水里抛撒了一把碎星星。

    “后来呢?”阿秀忍不住追问。祖母擦了擦额角的水,将洗好的蓝布衫晾在石栏上,布角垂进水里,把湖面染出一块流动的靛青。“后来你爷爷把鳞甲供在灶王爷边上,当天夜里就下了透雨。”老人的目光望向远处的芦苇荡,那里传来水鸟扑棱翅膀的声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