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水土论”,在1992年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天津大学材料实验室的专家们,怀着对泥人张技艺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对泥人张祖传配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他们发现,泥人张所用的泥料中,含有独特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古老的菌种,源自海河沉积层,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与海河的水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共生关系。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这些微生物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流,或许,这正是泥偶“活态”的奥秘所在。
正如民俗学者冯骥才所言:“所谓魂附术,实则是匠人将生命体验融入物件的极致境界。”泥人张的匠人们,用他们的双手和心血,将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认知,都深深地融入到了每一尊泥像之中。这些泥像,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他们生命的延续,是天津卫文化的象征。
泥魂永驻:传承不息,泥人守护城市魂灵
2017年深秋,古文化街的泥人张老店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泥土香气。九旬老师傅张宇,正坐在工作台前,全神贯注地塑一尊抗疫医护像。老人的双手虽然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依然灵活而稳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专注与执着,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手中的泥料。
月光如水,透过格窗洒在未干的泥胎上,为泥像蒙上了一层柔和的银纱。值班的保安路过店铺时,不经意间往店内一瞥,这一瞥,让他惊得瞪大了眼睛。他分明看见,那尊泥像身上白大褂的衣褶,竟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宛如医护人员在忙碌地奔走。保安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看花了眼。可当他再次定睛细看时,衣褶依然在缓缓飘动。
次日,保安怀着忐忑的心情,向张宇老人问起此事。老人听后,微微一笑,指了指工作台前供奉的祖师牌位,缓缓说道:“打康熙年间起,咱家的泥人就得沾点活人气儿。这泥人啊,承载着咱泥人张几代人的心血,也承载着天津卫的精气神。那些抗疫的医护人员,都是英雄,我把他们的样子塑出来,就是想让这份精神,在泥人里延续下去。”
老人的话语,朴实而真挚。此时,香炉里三柱线香青烟袅袅,升腾而起,仿佛在诉说着泥人张几百年来的传奇故事。那青烟,在空气中缓缓飘荡,隐约勾勒出历代传人伏案抟泥的身影,他们专注的神情、灵巧的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