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只看见青石板上用糖渍画着条歪歪扭扭的辫子,仿佛在嘲笑他的天真。
清明时节,杭州胡庆余堂的伙计们突然集体戴起了瓜皮帽。药铺老掌柜捋着山羊胡,一本正经地说是为了“避邪”,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实则是为了遮掩剪辫后的秃瓢。更有趣的是,来抓药的遗老们彼此心照不宣地交换眼神,原来他们的帽子里都垫着厚厚的假发髻,仿佛这样就能留住过去的体面。有一次,调皮的王阿毛趁钱庄管事不注意,偷偷掀了他的帽子,结果发现里面竟藏着一封情书,那是用丝线精心绑在假发套里的胭脂笺,上面的字迹娟秀,写满了儿女情长,让人忍俊不禁。
立夏那天,城隍山脚爆出了一则奇闻。四个剪了辫子的泥瓦匠在伍公庙相聚,闲来无事便赌起了骰子,还定下规矩,输钱者要被赢家剃眉毛。结果,巡夜的更夫路过时,突然撞见四个没有眉毛的“无眉大侠”,月光下,他们的模样格外诡异,更夫以为是厉鬼现世,吓得魂飞魄散,竟把手中的铜锣都扔进了西湖。这事儿很快被编成了莲花落,在街头巷尾传唱开来:“四月里来剃头忙,丢了辫子丢赌账,五月端阳划龙舟,无眉罗汉坐船头”
最富戏剧性的当属中秋夜的“辫子复活”事件。净慈寺的智空和尚还俗娶亲,这本就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儿。大婚当日,他竟突然戴起了假辫子,说是要“全了父母心愿”。新娘得知后,当场扯下了头上的盖头,眼神中满是倔强与不满,随后从陪嫁箱里掏出剪刀,干脆利落地说道:“你当我是裹小脚的旧式女子?”咔嚓一声,假辫子应声而落。后来,这对新人在西湖边开了家理发店,别出心裁地取名为“月老剃头”,还推出了“新婚剪辫八折优惠”的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情侣前来光顾,成了西湖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霜降那天,王阿毛在垃圾堆里捡到半本《申报》,上面登着袁世凯称帝的消息。报上那些“辫子军”“请愿团”的字眼,让他想起茶楼说书先生曾经说过的话:“这世道啊,剪了辫子的想留回去,留过辫子的想剪掉,就跟西湖里的鱼似的,总觉着对岸的荷花更香。”小叫花看着手中的报纸,若有所思,随后他把报纸折成一只小船,轻轻放进中河,看着它载着旧时代的残影,晃晃悠悠地漂向望不到头的远方,仿佛在送别一个远去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