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日子里,张择端虽居无定所、生活艰难,可他从未忘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保护《清明上河图》并将它带回汴京。他深知这幅画承载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心血,更是北宋那段繁华岁月的见证,它是属于整个汴京、整个北宋的瑰宝,绝不能让它毁于战火或是落入金兵之手。
也是在这逃亡途中,张择端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那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张择端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处山洞,本想进去躲雨,却发现里面已经有几个人。起初大家都有些警惕,互相打量着对方。待张择端说明自己是画师,因躲避金兵而逃亡时,其中一个名叫李逸的书生模样的人站了出来,他感慨地说:“我等亦是不愿见这山河破碎,又不忍见我大宋诸多珍宝被金兵掠夺,故而逃离。”
原来,李逸本是汴京城里的一个书生,家中有些藏书典籍,他不忍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被金兵烧毁,便冒险带着它们出逃。还有一位叫王虎的壮汉,曾是汴京城里的镖师,一身武艺,本想着在战乱中能保护些百姓,可无奈金兵势大,只能先保全自身,日后再寻机会报效家国。另外还有个叫赵三娘的女子,她本是个绣娘,擅长刺绣,平日里就对那些精美的字画十分喜爱,她出逃时也带了些自己收藏的小物件,想着有朝一日还能再看到汴京恢复往日的繁华,让这些美好的东西能重见天日。
几个人一聊,发现彼此都怀着对大宋文化的热爱和守护之心,当下便决定结伴同行。张择端拿出《清明上河图》,向他们讲述了这幅画的创作历程以及它的重要意义,众人看着那精美的画卷,虽只是匆匆一瞥,却也被深深震撼,当即发誓要一起保护好这幅画,绝不让它受到丝毫损伤。
从那之后,他们相互扶持,一同踏上这未知的逃亡之路。遇到崎岖难行的山路,王虎便走在前面,用手中的长刀砍开荆棘,为大家开辟出一条道路;遇到河流挡路,他又会先去试探水深,然后背着身子弱的同伴过河。李逸则凭借自己的学识,在路过城镇时,去打听消息,看看哪里相对安全,金兵的动向如何,好让大家能提前避开危险。而赵三娘心灵手巧,她会用自己的刺绣手艺,去和村民们换些生活用品,让大家的生活能勉强维持下去。
有一回,他们听闻前方的一个小镇上有金兵设卡盘查过往行人,凡是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