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清明上河图史记 > 第十一集画作完成(2/5)
也只是勉强糊口,常常连质量上乘的画绢都买不起。

    有一段时间,他的住处漏雨,可囊中羞涩的他根本没钱修缮,只能在屋内摆上各种盆盆罐罐接水,自己则蜷缩在角落里,尽量护住那些已经完成的画作部分和珍贵的画稿,生怕它们被雨水浸湿损坏。夜里,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他也曾心生迷茫,想着自己这般执着到底值不值得,可当清晨的阳光洒进屋子,照在那未完成的《清明上河图》上,他心底的信念便又重新燃起,仿佛那画卷有着一股无形的力量,催促着他继续前行。

    在创作技艺上,他也遇到过不少难题。比如要在有限的画幅里精准地展现出汴京如此宏大且繁杂的场景,既要保证各个部分的细节清晰,又要让整个画面和谐统一,这着实考验着他的构图能力。有时候,为了确定某一处建筑或者人物群体的布局,他会反复修改画稿,画了擦,擦了画,原本平整的画纸都变得皱巴巴的。还有描绘人物神态时,如何让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表情和动作,仿佛有着自己的故事,这也让他费尽心思。他常常在汴京的热闹处一坐就是几个时辰,就为了捕捉到那些转瞬即逝却又极具感染力的人物瞬间。

    挚友相助

    好在,张择端身边还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挚友,在他最艰难的时刻伸出了援手。好友李明,是个经营文房四宝的商人,知晓张择端的窘况后,时常会送来一些优质的笔墨纸绢,还总是笑着说:“择端兄,你这画将来必定是传世之作,我这点投入算得了什么,可不能让这等佳作因材料不佳而失了光彩啊。”

    还有画师赵轩,他在绘画技艺上也颇有造诣,常与张择端一起探讨《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思路。有一回,张择端在绘制虹桥那复杂的结构时遇到了瓶颈,怎么画都觉得不够立体、逼真。赵轩知晓后,陪着他又多次来到虹桥实地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虹桥的搭建方式、弧度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衔接。两人回去后,还一起在纸上比划着、讨论着,最终赵轩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构图建议,让张择端豁然开朗,成功攻克了这个难题。

    而文人墨客陈宇,虽然自己不擅长作画,但对汴京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颇有研究。他时常给张择端讲述汴京过往的故事,那些曾经发生在街头巷尾、宫廷内外的逸闻趣事,为张择端的创作增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