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又该如何是好。”
李逸也陷入了沉思,两人相对无言,唯有那烛火的噼啪声在寂静的画室里回响。过了一会儿,李逸看着那画卷,说道:“择端兄,你这画里的细节如此丰富,每一处都仿佛藏着故事,你不妨将你作画时的所思所想,还有这汴京城里那些不为人知的事儿,都记录下来,附在这画旁,如此一来,即便旁人一时看不懂画,日后也能通过你的文字明白其中深意啊。”
张择端听了这话,眼睛一亮,觉得这倒是个好主意。当下便决定,要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这些感悟和见闻,将它们与《清明上河图》融为一体,让这幅画真正成为一部能流传千古的史记,哪怕当下无人重视,也总有一天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此后的日子里,张择端一边继续完善着《清明上河图》,一边将自己平日里的观察、对百姓生活的记录以及对国家局势的担忧都写了下来。他写那汴河上船夫们虽然每日辛苦劳作,却也有着简单的快乐,他们在船上谈天说地,分享着家里的琐事;写那街市上的小贩们为了生计起早贪黑,与城管周旋,只为能多挣几个铜板;也写那达官贵人们在勾栏瓦舍里纵情声色,却对城外的危机浑然不知。
每一个文字,都饱含着他的真情实感,仿佛是在为这大宋的时代画像,不仅仅是那看得见的繁华,还有那隐藏在暗处的危机与无奈。而那《清明上河图》也在他的笔下,愈发丰富起来,人物的神态更加生动,场景的描绘更加细腻,那画卷里的汴京,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有欢笑,有忧愁,有昌盛,也有隐患。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面的局势愈发紧张了。金兵的侵扰越来越频繁,边境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入汴京。朝堂上的气氛也变得压抑起来,大臣们再也无法维持那表面的镇定,开始慌乱地商讨对策,可却始终难以达成一致。
张择端听闻这些消息,心中忧急如焚,画画的速度也更快了些,他想赶在那最坏的情况发生之前,把这幅画彻底完成。他在画中添上了更多体现百姓不安的细节,比如那街头巷尾人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脸上满是担忧的神情;还有那一些店铺开始囤积货物,似乎在为可能到来的动荡做准备。
有一日,张择端正在画室里专注作画,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闹声。他出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