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们吓得哇哇大哭,大人们则紧紧护住自己的家人,眼中满是惊恐与愤怒。
张择端的心猛地一紧,他清楚地意识到,这场在朝堂上被反复提及、在百姓心间种下恐惧种子的危机,已然如那汹涌的潮水,正快速地朝汴京席卷而来,近得让人几乎能听见那兵戈相交的铮铮声响了。他呆立在原地,看着眼前混乱的场景,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金兵野蛮行径的愤恨,又有对百姓无辜受苦的怜悯,更多的,则是对这座繁华都城未来命运的深深担忧。
许久,张择端才回过神来,他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回到了画室。画室里依旧安静,可那安静此刻却仿佛被一种压抑的氛围所笼罩。他坐在画案前,沉默良久,随后缓缓拿起了画笔。那平日里得心应手的画笔,此刻竟似有千钧重,因为他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添上的几笔,将会彻底改变这幅画的意味。
他深吸一口气,蘸饱了墨汁,然后小心翼翼却又无比坚定地在画卷上落下笔锋。一笔又一笔,那金兵的身影逐渐在画卷上显现出来。他仔细地勾勒着他们狰狞的面容,那上扬的嘴角仿佛带着无尽的恶意;刻画着他们嚣张的气焰,那挥舞马鞭的姿态好似要将这世间的一切美好都践踏在脚下。在他的笔下,那些金兵仿佛活了过来,随时都会冲破画卷,冲进这现实的世界,带来无尽的灾难。
张择端画着画着,眼眶渐渐湿润了。他深知,这幅《清明上河图》从最初构思时,只是想记录下汴京的繁华盛景,那是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对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赞美。可如今,时过境迁,局势逼迫着他不得不将这丑陋又残酷的一面也融入其中。它已然不再只是一幅展现美好、让人赏心悦目的画作,而是一部承载着历史厚重、记录着时代兴衰的史记。每一笔每一划,都将是对当下这个动荡时期最真实的写照,无论后人何时展开这幅画卷,都能透过那细腻的笔触,感受到北宋末年这风云变幻、人心惶惶的岁月。
画完那几个金兵的形象后,张择端放下画笔,再次审视起整幅画卷。那原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汴京街市,因为这几个突兀却又无比契合当下现实的身影,变得沉重起来。原本热闹的虹桥上,行人商贾的脸上似乎也多了几分忧虑,仿佛他们也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危机。汴河中的船只,此刻看起来竟也像是在风雨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