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边,朝廷为了嘉奖林婉儿在文化整理方面的贡献,特意举办了一场小型的文化研讨盛会,邀请了各地的文化名人前来交流。林婉儿站在台上,面对台下诸多学识渊博的前辈和同仁,心中虽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
“各位前辈、同仁,今日有幸能在此与大家分享我在整理宝藏书籍文物时的一些感悟。”林婉儿深吸一口气,开始娓娓道来,“这些古籍和文物,就像是一扇扇通往过去的大门,透过它们,我们能看到前人的智慧、文化的传承脉络。比如在那批文物中,有一件精美的陶瓷,其上的纹路和图案,不仅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陶工艺,更蕴含着古人对于生活、对于美的独特理解……”
台下的人们都听得入神,不时有人点头赞同,或是小声与身边人交流着想法。待林婉儿讲完,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学者站起身来,感慨地说道:“林姑娘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深厚的学识和独到的见解,实乃我北宋文化界之幸啊!相信在林姑娘的助力下,咱们对于古代文化的研究定会更上一层楼。”
在这之后,张逸云和林婉儿的名字更是传遍了北宋的各个角落。各地的画师纷纷效仿张逸云的画风,尝试去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美好;而不少文人也开始以林婉儿为榜样,更加深入地钻研古籍,探寻文化的根源。
就连汴京的学堂里,先生们也会给学生们讲述张逸云和林婉儿的故事,激励着孩子们要做有勇气、有智慧,且能为国家和文化贡献力量的人。
有一回,张逸云和林婉儿一同走在汴京的大街上,沿途百姓们纷纷投来尊敬的目光,还有不少人主动上前打招呼,送上自家做的糕点或是小物件,表达着对他们的喜爱。
一位老者拉着张逸云的手,激动地说:“张先生啊,您和林姑娘可是咱汴京的骄傲呀,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正义和担当,希望你们以后能继续为咱大宋做更多的好事呀。”
张逸云看着老人那诚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回应道:“老人家,您放心,我们定会尽自己所能,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林婉儿在一旁也是微笑着点头,她深知这份名声带来的不仅是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两人在这名声远扬之后,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坚定了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