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布局、规模变化都记在心里,然后用画笔在纸上描绘出大致的轮廓,想着回去后再细细完善。
随着走访的深入,张择端收集的素材越来越多,本子都快被画满了。回到家中,他将自己关在画室里,对着《清明上河图》原本,开始了精心的修改。
他先是在画卷的开头部分,增加了汴河上新出现的那些大船,调整了河岸边的景物布局,让画面更显开阔大气,展现出汴河作为汴京交通枢纽越发重要的地位。在虹桥那一段,他把茶肆的热闹、孩童的玩耍都融入进去,让虹桥不再只是一座孤立的桥梁,而是整个繁华场景的中心连接点。
对于居民区的描绘,他扩充了画面,画出了更多新的四合院样式,还细致地刻画了邻里之间互动的场景,让画卷里的生活气息更加浓郁真实。集市那一块,他把各种小吃摊位、手工艺品摊位都一一添加进去,人物的动作、表情都栩栩如生,仿佛能让人听到那喧闹的叫卖声和讨价还价声。
在画卷的结尾部分,他着重刻画了城墙和城门的变化,让观者能直观地感受到汴京的防御力量以及城市规模的扩大。张择端一笔一划都极为用心,常常为了一个细节反复琢磨、修改,有时甚至一整天都沉浸在修改画卷的世界里,忘记了吃饭休息。
就这样,日复一日,在张择端的精心修改下,《清明上河图》逐渐呈现出了北宋神宗年间汴京的新风貌。这幅凝聚着他心血的画作,不再只是对过去繁华的记录,更是对当下社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它承载着汴京的岁月变迁,等待着在未来的时光里,继续向世人诉说北宋的故事。
随着画卷一点点完善,张择端看着那逐渐丰满起来的画面,心中满是欣慰。他仿佛看到了后世的人们展开这幅画卷时,眼中流露出的惊叹与好奇,他们能透过这幅画,穿越时光,真切地感受到北宋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热闹与辉煌,而这,也正是他作为一名画师,最想达成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