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中祖:朱慈烺 > 第211章 玉米土豆、红薯辣椒(2/3)
    孙和斗详细介绍了改良火药后,对枪的提升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啊,真不知道,若是和大炮一样,加刻膛线,火枪的威力会提升到何种程度,让人期待啊。

    “嗯,还是非要不错的,本宫一直追着膛线,正是为了准头。”

    “相信大家从大炮上已经看出来了,膛线不仅能增加射程和威力,其主要功能,还是提高精确度,使炮弹和铅弹不会偏离轨道乱飞。”

    “所以,想要提升火枪的准头,膛线技术还是至关重要,军械局和皇家科学院还需要继续努力,研发水能带动机械持续均匀运转的技术。”

    “臣等遵旨,必然全力以赴。”二人领旨。

    “嗯,行了,你们忙吧,既然出来了,本宫就去城外看看宋院长怎么样了。”朱慈烺想去看看宋应星的农作物搞得怎么样了。

    大明的红薯、玉米、辣椒、土豆等外来作物,早在万历年间就传入福建和云贵等地了,只是没有官府的大力推行,无人问津罢了。

    经过宋应星这几年的实验和培育,想来适应北方地区,或者说适应中国气候的新品,估计差不多了。

    作物也是需要适应进化的,什么南美啊,南亚啊一些热带、亚热带的作物直接拿来种植就能量产,这纯属屁话。

    经过调查,早先传入福建的作物,种植之后效果一般,这也算是没有大面积推广起来的一大因素。

    在中国南方地区经过几十年的进化淘汰,几年前这些作物产量才渐渐开始飙升,而经过宋应星专门的人工培育,现在的产量已经非常喜人了。

    而历史上,这些作物没有专门的人工培育,自然适应淘汰,产量提高的时候,已经是康熙中后期了,产量的上升,这才导致康乾时代的人口回升。

    造就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好在南北差异不是太大,南方适应后,在北方没过几年,产量也渐渐上来了,在撤离北京的时候,朱慈烺还专门去过试验田。

    一是看看效果,非常喜人,二是去消灭痕迹,可不能留给建奴做嫁衣啊,现在在南京来种植也有半年了,朱慈烺想去看看现在成果如何。

    在城外的留守卫驻地,朱慈烺见到正式挂牌的农业司衙门,留守的官吏匆忙迎驾,朱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