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御马监两万骑兵和河间府一万五千的卫所官军,以及三万五千人的青壮民团,携带物资出城南撤了。
府库粮仓内,留了近半的储备粮食,不至于后续的百姓没有吃食,至于怎么分配,那就实在无力了,总会死人的,这个年代,这个时局,在所难免。
随着大军离去,渐渐的,街道上寂静下来,又过了一段时间,有些大胆的富绅,就遣家丁出门探查,随着不断的试探,他们终于发现,官府和大军不见了,随后,就这公示的地方,看到了府衙张贴的告示。
一瞬间,惊呼不断,渐渐地,出来的百姓越来越多,而且看到告示的人越来越多,一传十,十传百,都已经知道,官府南撤了,留下自己给建奴做臣民。
这一下,府城大乱,顺着大开的城门,全家逃难出走的,有趁火打劫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还有脑子灵活的,前往粮草大打出手抢夺粮食的。
瞬间,城内乱成了一锅粥,人间百态,牛鬼蛇神,不胜枚举。
城北驻扎的镶红旗,自然有探子关注府城,在大军离去后,探子再三小心查探,终于确认,明军是彻底南撤了,没什么阴谋。
得到判断的罗洛浑,当然不会傻看着,当即命令大军入城,接管府城。
人性本恶,从来都是需要束缚、限制、管控的。
在失控的府城中,随着清军的进入,人人惶恐归家躲避,这才遏制、结束了城内各种的无法无天。
清军自然而然的占据了原本府军的军营驻扎,随行的宋权出面,张贴布告。
此后,大清入驻府城,百姓人等,不必惊怕,当恢复以前的耕种生活即可,大清不会改变什么,一切还是和大明管控一样。
罗洛浑自然没什么意见,因为这是多尔衮进驻北京后,没多久就发布全军的政令,由于在北京才实施了才几天的剃发易服令,结果反弹剧烈,多尔衮为初期稳固,不得已传令全军。
所有攻克府县,停止剃发易服令,暂时管理同大明制度,一切不得变动,暂时稳住所有攻克的领地。
先站稳脚跟,这就是大清暂时的策略根本,这一点,罗洛浑作为核心层,自然知道其中利害,所以没什么异议。
但大的方面遵从,细节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