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坚持不了多久,马就会报废。
所以,在一刻钟之后,御马监追上了镶红旗的屁股,御马监也不是必胜的,说是追杀,但毕竟建奴骑射还是可以的,双方接近的途中,御马监被射杀的就比镶红旗的多。
随后随着距离愈来愈近,镶红旗的劣势就越来越大了,毕竟后背对敌,不能时时刻刻转身应敌不是?
镶红旗尾部的伤亡开始变大,无奈,最后的牛录只能按照预案,停下来阻击断后,双方一场互射后短兵交接,镶红旗殿后的牛录,自然全军覆没,但御马监的伤亡也没好哪儿去,半斤八两。
割首缴获后,御马监再次开始追杀,因为要考虑马匹的耐力,其实双方都是匀速赶路,就这,御马监也不敢全速追杀。
因为没多久马就报废了,让你追上,也就最多再给你后面的一些垫后的建奴,然后追杀基本就终止了,所以,划不来。
双方走走停停,追上厮杀一阵,又拉开距离,然后又休整休息,反反复复,断断续续,在第二天下午时分,就神速的到达了交河县。
因为只有一座石桥通行,过河效率缓慢的镶红旗再次吃亏。御马监再次追到人的时候,镶红旗还有近三分之一没有过桥呢。
但清军也确实是百战之兵,过河后的大军立即在河岸布开,搭弓引箭,威慑御马监逼近。
高起潜一看,是个好机会,立马向前抵近,利用交河造成的距离差,站在河对面清军射程之外,两万大军齐射还没有过河的镶红旗尾部。
清军自然也是边过河边组织反击,双方因为都是轻骑兵,没有携带重型武器,只能互射,但因为御马监人数占优,伤亡还是挺大的。
好在御马监本就不是骑兵或弓兵,箭术一般,只是靠数量优势造成了一定的杀伤,待清军过桥后,桥这头又留下两个多牛录的尸体,阵亡加前面路上的,已经超过一千人了,算是伤亡惨重了。
一路追逃,双方都是筋疲力尽了,借着交河地势,镶红旗沿河岸扎营,开始休整,御马监自然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攻击,双方就成了隔河驻扎对峙。
第三天一早,镶红旗从交河县搜集到火药,轰的一声将石桥炸毁,这才从容收营,向北行去。
待镶红旗离去半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