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呢。
“父皇毕竟是皇帝,只有以父皇的名义做出的决定才站得住脚,儿无意让父皇背负骂名,但为了祖宗基业也不得已而为之了,父皇见谅。”朱慈烺喝口茶,也是显得无比坦诚的说道,一副问心无愧的样子,还真是让崇祯有气说不出,黑着脸不吭声了。
又陪着周氏说了好久的话,叮嘱自己照顾好自己,一切小心,把宁氏她们待在身边照顾,又说自己长大了,现在国家战乱,不必拘于俗礼,先临幸宁氏她们也无不可,但要节制,不许找宫外不明不白的女人乱来,要多听阁臣的建议,要注意自身安全,不可身先士卒等等。
朱慈烺已经十七岁了,在古代已经是成人了,所以这些隐私话题周氏也不得不叮嘱,说着说着,又说她未能尽到母亲的责任,为他大婚,落泪伤心不已,朱慈烺听着无奈,但也有浓浓的温馨感。
虽然身在皇家,但父母对自己确实不错,母亲更是将自己当作心头肉,听着母亲的唠叨,仿佛又回到了前世,母亲也是这样唠叨,什么时候结婚生孙子。。。不同的时间,同一个妈啊。。。。
时间过得很快,离子时不远了,朱慈烺招呼收拾好的东西马车等先出,然后陪着二人上了殿外一辆普通的马车,大小适中,服侍上车后,朱慈烺上了后面的一辆。
出发,从御花园后面的神武门出门,出门时还是朱慈烺刷脸才开的门,宫门落锁,无圣旨不得开门,但朱慈烺现在监国,这个权力还是有的,当然,只是他自己露个面,其他马车禁军也不敢细查,全部放行。
京城宵禁,街上空荡荡的,只有零星的遇到了几队五城兵马司巡城人员,锦衣卫亮出腰牌,立马就绕道走了,一路顺利的来到了西直门,朱慈烺都不由意外,如此顺利,他最初都预想可能要最后把崇祯绑出城,不知道是他识时务还是想通了或者有什么其他想法,不得而知,反正结果是挺好的。
城门处,吴襄和李辅国、李辅明、杨宇、李安已恭候多时,一行畅通无阻的出城二里,车队这才停下,下了车朱慈烺勉励他们一番,就请父皇母后下车。
周围被50净军和500锦衣卫围的密不透风,随行的王宝将帝后扶下车,朱慈烺只是躬身作揖,并未行大礼,而吴襄他们正要跪拜,也被朱慈烺拦住,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