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拼了命的向上爬,耗尽我前二十三年所有的努力都换不来在京都的一丝体面,而仅花了我三秒所说的一句求你,便将我捧到了无法企及的高度,这便是我屈服的现实。”

    ———乐栖

    乐栖刚来京都里时候,十九岁。

    在京都最萧瑟的秋天来的,满树满城的枯黄色,这座城市似乎也因为她的到来而凋零。

    她的故乡在淮州的一座小镇里,是标准的养在在南方水乡里的姑娘。

    乐栖是小镇里考上京都学校的第一位姑娘,考的也并不是什么不入流的学校,直接进了京都外交学院。

    但家里一开始依旧是不愿意出钱供乐栖读大学,她母亲想将她嫁了,补贴些钱到家里,然后再让她去外头打工养着一家老小。

    好在村支书知道乐栖考了这样好的学校,百般到家里劝说,说到乐栖可以领取助学贷款,不要家里贴补什么钱时,她母亲才同意。

    乐栖从家里出发去上学的那天,镇上下着雨很是寂静,静得乐栖只能听见淅淅沥沥的雨声,送她的人也只有村支书和她父亲。

    她父亲不擅长言语,但是支持着她读书这件事的,临行前给了她几百块钱,挥着手让她走,“走吧,去外边大城市就别再回来了。”

    那话不是很动听,却满满都是乐栖父亲对她的殷切期盼。

    他是真希望这个女儿能出人头地,能不能让家里更好不重要,让她自己更好更优秀,不埋没在这破庄子里才是真的。

    村支书也贴补了乐栖不少钱,他家里也就比村子里的人好过一些,但也腾出了几百块钱给了乐栖,他说,“去吧,飞得更高更远一些。”

    而就这一句话,乐栖记了很久,也把它当作了人生格言,到了最后成了执念。

    乐栖刚来京都的时候,性子内敛沉默,说起话来也是轻声细语的,宿舍里的都是北方姑娘,糙惯了,跟她合不来是自然的。

    她要忙着打工赚学费,赚生活费,也没空去维护那些所谓的人际关系。

    久而久之,一个人也就真成了一个人。

    但起码她和宿舍里的人依旧是相敬如宾,互不打扰,关系没有太靠近也没有太恶劣。

    真正让她被宿舍全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