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
张长行不答反问:“今日初几了?”
云帆算了一下道:“我们廿八日离开旭日城,在海上走了九天,今日算来该是三月初十了。”
“不错,再有四十几天便是小满,我和你说,此时苇管里的壁膜是一年里最好的时候,乃是制作笛膜的佳品。”
“可是没有工具你如何制作笛子?”
张长行笑道:“这有何难?”
只见他拔下头上束发的铜簪,拿起手中的竹竿,在上面比划了一阵,又用簪子尖头在竹竿两端做好的标记处划绕一圈,便将其轻巧的环切下来。中间的竹节约尺余长短,两端竹节外各长出三寸左右,整体差不多约有两尺来长,比之前他那金笛长出两三寸的样子。
张长行将未做完的笛管收起道:“我们还是先赶上一程再说,回头慢慢制作不迟。”
二人绕湖走了半天,傍晚时分天空忽然传来了滚滚雷鸣。经常出门看天之人都知道,先打雷而后下雨,往往雨势不大,却是下起来没完没了,先下雨而后打雷,却恰恰相反,雨大且急,不过一时三刻便会雨歇云散。
好在天黑之前,二人在一凸出的山崖下生起了一堆篝火,云帆耐心地翻动着手中的野兔,张长行则拿出那支尚未做好的竹笛,在篝火上烘烤起来。
他手上的发簪长为四寸,再以发簪为准,将一竹片定出一尺,取一截与簪子同长的发丝反复对折,又在尺上定出一寸,继而定出一分,如此这般,一把完美的尺子便制作了出来。
张长行先是在烘制好的竹管上找好了吹孔的位置,向后一尺再一分处定出尾孔的位置,距离吹孔约不到两寸三分五厘处定出膜孔的位置,再往后约两寸两分处,便是第一个音孔的位置。仅凭上手一把粗制的竹尺,自然不会定位的那么精准,不过长年修行之人的眼力,自然也非寻常可比。
找好了各个笛孔的位置,张长行便正式开始制作起来,他先是用发簪贯通了两端的竹节,然后再在簪头绑上石子在竹节处细细地打磨。用来开孔的尖石,也是他花费了半天经过测算后,仔细打磨出来的。最后又将在炭火上烧红的发簪烫去上面的些许毛刺,附上从芦苇管中取出的笛膜,试着吹了几声之后,又将竹笛的尾部截去了少许。一直忙了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