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来《论持久战》的机械诵读声——萧云改造的留声机正用齿轮带动活字模块,在宣纸上拓印出“持久战=时间x民心”的公式,那齿轮转动的声音仿佛是历史前进的车轮声。
“这题简单!”放排汉子拍着腰间火药袋,那火药袋与身体碰撞的声音格外响亮,“持久战要熬过几个阶段?”牟勇甩出三枚刻着“防御”“相持”“反攻”的铜钱,铜钱落地时竟自动吸附成三才阵,那清脆的碰撞声仿佛是胜利的前奏。
当最后那枚“反攻”钱竖着嵌入青砖缝,树洞里的菌种突然喷出带着《游击队歌》曲谱的孢子粉,那孢子粉如梦幻般的烟雾在空气中飘散。
二十里外晒谷场,贺教师正用竹竿挑开签到空间取出的胶片盒,那胶片盒在竹竿的触碰下发出轻微的声响。
老式放映机齿轮咬住《松花江上》的拷贝时,那齿轮咬合的声音仿佛是时光的齿轮在转动,菌丝顺着片孔爬成字幕。
当银幕上出现日军焚烧私塾的镜头,放映机突然投射出立体光影——燃烧的梁柱竟化作漫天《诗经》残页,每片都印着遇难学子姓名,那飘落的残页如悲伤的雪花。
“这不是王秀才的字嘛!”拄拐老者颤巍巍指着飘落的《硕鼠》篇,那声音中充满了悲愤。
胶片在此刻诡异地自燃,火焰在幕布上烧出个血色箭头,直指三十里外日军据点,那火焰的炽热仿佛是人们心中的怒火。
年轻后生们突然齐刷刷扯开衣襟,露出用靛蓝蜡染技术印在衬里的作战地图,那靛蓝色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更诡异的是,当放映到同胞受刑画面时,所有观众怀里的窝头都开始发热,那温热的感觉仿佛是人们心中的热血在沸腾。
掰开焦黄的外皮,内瓤竟用小米粒拼出“宁做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字样,那清晰的字样仿佛是人们心中的誓言。
晒谷场边缘,周印刷工偷偷将个带旋钮的装置埋进草垛——那是能接收加密广播的改良版爆米花机,那掩埋的动作小心翼翼,仿佛在埋藏一个巨大的秘密。
温泉别馆里,小林文化官将毛笔狠狠戳进砚台,那墨汁飞溅的声音仿佛是他内心的愤怒在爆发。
墨汁飞溅到《源氏物语》抄本上,竟自动排列成《田中奏折》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