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馄饨在汤里绽成白花,仿佛是对和平的渴望。
蹲在墙根抽旱烟的老头突然用烟杆戳地,那烟杆与地面碰撞的声音格外响亮:“这声音!是闸北报务员老章!淞沪会战时他用广播台喊了三天三夜”
小林文化官砸碎第三个真空管时,发现墨水屏上的频谱图正在扭曲成富士山轮廓,那诡异的形状让他的心跳陡然加快。
他疯狂撕扯着和服领口,锁骨处的活字烙印突然渗出墨汁——那行“焚毁四书五经”的命令正在菌丝作用下重组为“还我河山”。
“八嘎!”军刀劈向电台的刹那,加密频段突然切换成河北梆子,那高亢的唱腔在空气中回荡。
牟勇站在祠堂戏台上,用力地将铜锣敲出冲锋号的节奏,那激昂的锣声仿佛是战斗的号角。
戏班武生们翻着跟斗抛出水袖,绸缎上密密麻麻写满日军暴行数据,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刺眼。
萧云倚着老槐树轻笑,签到空间里的活字正自动排列成《矛盾论》。
他望着广场上越聚越多的人群,忽然将一枚菌种铅字弹进茶摊炉火,火星炸开的瞬间,那炽热的气流扑面而来,所有茶碗里的水纹都漾起摩尔斯电码的涟漪。
戏台暗处,郑戏子正在勾画脸谱的手顿了顿,油彩顺着“曹操”的白脸轮廓流成“精忠报国”的字样,那色彩的流动仿佛是历史的变迁。
更夫拎着梆子从人群穿过,梆声与电波频率共振,震碎了某个汉奸怀里的谣言传单,那破碎的纸张如雪花般飘落。
“该搭新台子了。”牟勇抹了把脸上的油彩,望着广场中央那棵系满红绸的百年槐树。
树洞里,贺教师带着学生埋下的菌种铅字正在吸收谣言滋生的湿气,悄然孕育着某种更磅礴的反击。
槐树枝桠投下的光斑在青石板上跳动着抗日算术题,仿佛是一群灵动的小精灵。
牟勇单手撑在八仙桌边沿,用刺刀尖挑起块松烟墨,那墨块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答对三题者,奖半斤菌种铅字磨的墨——能治谣言瘴气!”人群嗡地炸开锅,那嘈杂的声音仿佛是一场热闹的音乐会。
挎篮妇人挤到前排,指着墨块上蠕动的菌丝惊叫:“这不就是祠堂会吃魂的妖物?”话音未落,桌底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