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些都不是太后的错。
这七年来,太后待她都像师父一样好。
她们两位尊长,是在闺中便结识的,她师父喜好自由,成了人人敬重的大师,而太后却因家族之命而嫁入皇室为后。
师父有佛缘,在太后出嫁前把自小戴在手上的翡翠佛珠赠给了她,保在宫中平安。
太后把这串佛珠一戴多年,直至师父临终前她们再相见。
师父说佛珠有缘,沈凝则是有灵气,愿以佛珠之缘,换她在宫中多多照拂沈凝。
她也尽量做到了。
可唯有帝后感情一事,是她这个继母太后无法插手的。
太后也知道了沈歆玥要被册封为贵妃的事,“哀家听说这事还是你亲自向皇上提起的,你这又是何苦呢?”
原本沈歆玥在宫中三年,无名无分,诟病之人颇多。
她打算等沈凝回宫来了,再为她筹谋,看是否能将沈歆玥逼出皇宫去。
只要不日日在眼前晃荡,皇帝便是将她养在外面,也碍不着沈凝的眼。
可沈凝却先做了决断。
“儿臣身为皇后,不能善嫉善妒,更要体察皇上的心意,倒不如成全皇上。”
太后听的皱眉,“这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吧?”
太后年事已高,可耳目尚且明朗,宫中的事她想知道,也没有问不出来的。
沈凝看着太后的眼睛便知她也听说了武才人的事,她耐心道:“武才人无辜受罚,若非册封一事打断,她只恐要再受惊吓,累的丢了性命便不值得了。”
“不对。”
太后摇头,“这也不是你向皇上提出册封最重要的原因。”
还有,只不过她不肯说。
沈凝一向是个听话的晚辈,她敬太后,可也不愚敬,她不想说的,太后逼她也不会说。
太后对她相对无言许久,终是拗不过。
她让楚嬷嬷把桃花酥给沈凝装了起来,又叮嘱她若不肯做这事,来告诉她,她虽多年与谢云璋相处和谐,可终究是太后,有权阻拦他册封沈歆玥。
沈凝拜谢太后的恩典便离开了。
太后起身送她出大殿,望着她挺直的脊背,坚毅不屈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