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她示意丫鬟将食盒提来。
常姨娘道:“我出生行医之家,略懂医理,平常没事便会想着做些好吃的药膳。这里面,便是我常为瑾哥儿做的几样小零嘴,少夫人尝尝看,若可以,能不能给姨娘一个自力更生的机会?”
姚珍珠略显意外,又有些感动。
她训话下人们到现在,还不到一个时辰。
常姨娘不但听进去了,还迅速地做出选择,并付之行动。
不,应该说,她一直都在准备,在等机会。
若沈家真的走到卖祖宅,需要主子们亲自去讨生活的地步,她相信,常姨娘会是那个把自己和儿子都能照顾好的人。
女人好像天生就有向阳而生的勇气和力量。
姚珍珠接过食盒,郑重道:“机会肯定有,我一定好好帮您想想。”
常姨娘松了口气,舒心一笑,又朝游廊下方招手。
姚珍珠这才看见,沈怀瑾也在。
只是碍于规矩,没有第一时间靠前来。
少年与沈怀谦有五分相似,五官偏秀气一些,通身萦绕着一股书卷气。
他率先朝着姚珍珠施礼:“见过嫂嫂。”
姚珍珠对读书人,有着天然的好感。
“听闻二弟读书认真,是夫子最看重的童生人选。”
常姨娘苦涩道:“可惜差了些运气……”
今年好不容易求得老夫人同意下场,县试和府试都很顺利,却在八月院试时生了一场大病,连考试都没能参加。
至于那场病,是天灾,还是人祸,沈家祖先或许是清楚的。
沈怀瑾神情微微的黯淡,小声道:“母亲别说了,我读书的目的,又不仅仅是为了科考。”
这话多少负气。
姚珍珠笑了笑:“左右明年还有机会,一定行的,读书当然不只是为了参加科考,但只有科考才能让你有机会施展才华,实现更大的抱负,以及改变命运。”
沈怀瑾蜷缩的手指微微收紧。
姚珍珠又道:“我会为你请最好的老师,明年若中,重重有赏,廪生五十两,增生二十两。若日后再一步中举,我赠你一处二进小院,如何?”
沈怀瑾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