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金姐妹俩毕业后,已经开了两家饭店。
这期间,她们每年清明都会去祭拜家人,跟苏锦联络感情,苏锦在孩子暑寒假的时候,也会过来,感情没有生疏。
跟淘族长也一直有联系,知道老家发生的事情。
苏木杉的几个孙子因为年轻气盛,而且除了一身打架斗殴的本事,别的本事没怎么学。
再加上之前在村子里,仗着族长嚣张惯了,惹了不少事情,没有人给他们兜底,成了局子里面的常客,彻底废了。
这其中没有淘族长的推波助澜她不不信,不过目的一致她也就不在意了。
村子里也彻底成了淘家和闻家的做主,有他们领导,村子的一些不正之风慢慢都改过来了。
尤其是包产到户以后,大家一心伺候自己家的田地,少了很多偷奸耍滑磨洋工的。
庄稼人,只要勤劳就能吃饱,吃饱之后人也变得大方起来,村子里一片和气,没有了之前天天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大闹。
村子里还有人抓住了改革春风,奋斗成了万元户,有了钱以后还给大队捐了一笔钱用于修路。
有句话说的好,想致富先修路,修了路,运输方便,做点什么买卖都方便,有了钱苏毓也捐了一些。
这几年大家的生活很幸福。
苏金又结婚了,是她单位领导保媒,对方是个老实厚道的人,对苏金很好,知道她之前的婚姻,对她更加心疼。
苏香也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生活的也很舒心。
只有苏毓坚决不结婚,后来苏香生完一胎后意外怀孕,国家已经开始计划生育,如果留下这个孩子,她就要离开岗位了。
大家商量以后决定把孩子记在苏毓名下,孩子姓苏,将来为苏家传递香火。
苏母听了总算是把心结打开了,苏家后继有人,她也不算是让苏家绝后的罪人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苏母也老了,这几天感觉浑身没劲,医生说情况不好,所以孩子们都回来了。
有一天只有苏母和苏毓的时候,突然问道:“我马上就要走了,你能告我小毓在哪里吗?”
苏毓顿了一下:“你什么时候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