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林小华将修改后的稿件发送给安城日报编辑,不久便收到回复,编辑对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优化建议。林小华仔细揣摩,再次调整,最终定稿。几天后,这篇报道在安城日报上刊登,反响热烈,许多读者被李月华二叔的故事深深打动。
那篇稿件发表之后,市教育局局长和西城县主要领导亲自前往小店小学慰问李月华的二叔和学校老师,赞誉其为教育事业的楷模,并表示市委市政府将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待遇,确保更多优秀教师扎根乡村,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天下午刚下课,学校安保处保安到教室通知林小华有人找他,林小华心中一惊,急忙赶到校门口,只见二叔来到了学校门口,他脸上带着温暖的笑容,对林小华表示感谢。
“小华,你那篇报道出来后,我和我们学校一个老师的小学副高职称都通过了,这次来市里,一来是代表学校老师来感谢你,再一个市里一家企业给我们捐了不少东西,我也来亲自感谢。”二叔感激地说。
“二叔,您在山里的小学坚持了那么多年,真的很值得我学习,以后毕业了,我也会去那样的学校工作。”林小华眼眶微红,坚定地看着二叔,心中涌起一股使命感。
“刚好,月华也要来了,我请你们吃饭去。”二叔开心地说。“转眼我也从这个学校毕业整整19年了,真的好快啊!那时候月华还没有月华,现在月华也上一个学校了。”二叔深情的说,“你俩都要加油!争取成为最优秀的乡村教师!”
林小华和李月华微笑着点头答应,刚好李月华也走出了学校,三人并肩走向学校门口的小餐馆,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他们脸上的喜悦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