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其他类型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九十三)(2/3)
事件的敏感度。还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最重要的是,要有坚持和毅力,面对挑战不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记者。”

    林小华认真聆听,心中默默记下每一点建议。其实从那一次参观开始,林小华就坚定了从事新闻写作的信念,后来回到家乡从事教育工作之后,他通过安城日报社记者指导,完成了好几篇新闻作品,后来不仅被安城日报刊登了,甚至还被省上的报纸刊登过好几次,不过这是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回到学校之后,林小华就想着尝试写一写身边人物,林小华想起了和李月华一起去小店小学给学生上课的经历,李月华的二叔在条件艰苦的学校里坚持了19年。在那19年里,李月华的二叔除了寒暑假之外很少回家,他用心教导每一个孩子,用知识点亮了无数乡村孩子的未来。林小华深受感动,决定以李月华的二叔为原型,写一篇感人至深的报道,记录这位平凡教育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

    不过在这之前,林小华还是和李月华进行了深入交流,全面了解了她二叔娥经历,又电话联系了小店小学的几位老师,详细询问了李月华二叔的教学点滴和生活细节,且经过了李月华二叔的同意,于是,林小华开始了新闻处女作的创作过程。

    学校有计算机课,晚自习之后还对学生免费开放,林小华就开始自学电脑打字、文字排版这些技巧,并且申请了自己的腾讯qq,还通过刘老师添加了安城日报编辑为好友,就稿件创作思路提前和编辑进行了交流。从稿件的初稿完成,到安城日报记者的修改指导,林小华不断打磨文字,反复推敲细节,力求故事细节真实感人。

    林小华始终记得,李月华的二叔为了把课上好,每学期都和科任教师一起自制了很多教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学具,让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里也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林小华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由废旧纸壳制作的钟表模型,虽然很简陋,却精准地演示了时间的流转,仿佛象征着李月华二叔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坚守。

    稿件几经修改,林小华决定把稿件电子版先发给刘老师审核,刘老师看到后,非常满意,认为文章情感真挚,细节生动,建议在篇幅上稍作缩减后即可投稿。林小华按照刘老师的意见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