讪的说:“其它地方咱管不了,只希望河川府在子安的治理下,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最好过几年后,稚幼堂就无人可收,关门大吉。”穆红棉点头同意。
回去的路上,穆红棉又带着孙月娘去附近的庄子看了一下,今年以玫瑰山庄为中心,周围的山地大家都准备种植玫瑰花,现在地已经翻好,一垅一垅的就准备着到二月底开始插枝,
也有零星的地种上了土豆,宋子安已经做过宣传,今年大家可以大面积种植玫瑰花,百姓们当然求之不得,
以前住在山上的老百姓日子很不好过,现在知府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百姓不怕苦不怕累,他们怕的是苦了,累了后,还是不能果腹,还是养不活家里的孩子和老人。
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走着,雨水过后,老百姓们就要开始准备春耕,今年大家干劲很足,田里的小麦经过了一整个冬天的蛰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铆足了劲往上蹿,那真是一天一个样。
小孩子也一样,瑄哥已经八个月了,冒出了四颗乳牙,会爬会坐,嘴里时不时冒出几个婴语,孙月娘每天和他玩一会,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心里也充满希望。
子姝在离宋府不远处买了一个宅子,两进的宅子不算很大,但是足够他们一家四口人住了,子安请了一位先生来家里给几个孩子教学,这位先生姓卫,五十多岁,大家都叫他卫夫子。
据说卫夫子才高八斗,曾经也官至翰林,但是为人清高,不习惯官场里的那些阿谀奉承,捧高踩低,所以毅然决然的辞官回乡,做了一个私塾先生。
但是脾气很臭,名声并不好,宋子安和他聊过天后,发现他确实有才,就请他来家里当先生,刚开始他不乐意,不过,看到这一年来宋子安为河川府做的事,他发现这位知府是个做实事的,等宋子安第二次去请时,他才勉强同意。
不过他有条件,就是如果他要走,宋府不能强留,不过来了宋府,吃过胖丫的一顿饭后,他就坚定的留了下来,现在哪怕是宋府赶他走,他也要死皮赖脸的留下来了。
浩哥,娟姐每天来宋府和瑜姐一起学习,子惠有时也会来讨教。
卿离有空时也会过来学习,这天宋子安回家后,就来找孙月娘,请过安后,他说:“娘,我今天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