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一听本想陛下不是每年十月才去华清池吗?但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
“老奴遵命!”
李倓刚到家屁股还没碰到凳子李隆基的旨意就到了。
传旨的就一个小宦官,并且还是李隆基的口谕。
李倓接了口谕就有些迷糊了,他不明白李隆基和杨太真去幽会为什么要让自己和杨悦陪同。
说真的李倓根本不想去华清池,因为华清池位于骊山,距离长安有六十多里多里,大热天的这样折腾李倓是一点都不愿意,但是君命难违,李倓只能接旨。
这种事对于别人来可能是一种恩宠,但是对于一直想保持低调的李倓来说一点都不喜欢。
李倓送走传话的小宦官以后对着自己的嘴巴就是一巴掌,都怨自己管不住自己的嘴,让你旁听你就旁听怎么那么多废话呢?现在好像被盯上了。
李倓苦恼但是杨悦却欢天喜地,甚至整个杨府都张灯结彩庆祝,甚至为了杨悦的这次出行根据公主的标准安排了仪仗。
到了出行的日子,当李倓到达长安明德门的时候被眼前的天子仪仗惊呆了。
只见整个南门人头涌动、彩衣飘飘、旗帜遮天蔽日,随行护卫穿的明光铠熠熠生辉晃得人睁不开眼,现在明德门往前看不到队头,向后看不到队尾。
说真的李倓虽然来大唐十几年了,但是一直龟孙在景龙观,天子出行仪仗还是第一次见。
李倓终于明白了当年项羽和刘邦看到秦始皇出行仪仗时为什么会失态了。
天子出行仪仗又称为“卤薄”,其中根据出行的目的和场合,仪仗队的规模、形制、护卫、随员、仪仗、服饰、随行乐队都有严格的规定。
天子出行仪仗有三种规格分别是大驾、法驾和小驾,其随行护卫大驾由公卿引导,大将军随车护卫,法驾由京城长官引导,小驾则由执事尚书一人侍从。
仪仗队不仅用于保护皇帝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通过其规模和形式来彰显皇帝的威严和恩威。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大驾光临一词来迎接上门的客人,因为“大驾”指的就是皇帝。
还有“法架”这个词,因为受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面丁春秋出场的段子“星宿老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