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陈家的先例,东田村这几日掀起了一股分家热潮。
毕竟有时候数额太大,容易让人看不到希望,尤其是一家子十几二十号人的,光那买户籍的银钱就要几百上千两。流放之前有的人家之前也曾是大户,那钱可能不过是他们的一餐饭钱,但如今才知钱财来之不易。
手里攒了钱的,有想着学陈家,能先买一个算一个的,但手心手背都是肉,这时候最是考验人性。不少人家里最近因为分家的事儿闹得鸡飞狗跳。
分家的时候陈百川也是在气头上,文书下来之后又心软了,虽然那儿媳妇不咋地,但陈长平父子俩毕竟是他的亲生儿子、孙子。这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分家本来也就为了那一纸文书。
心一软,便想着要不就先一起住着,这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只要吴氏不再提嫁芹丫头的事就成。
陈川柏觉得自己是好心,可是吴巧却不干了。
“爹,之前可是说好了的,怎的你还打算反悔不成?”
“我反悔什么,文哥儿的良籍已经下来了,我有什么好反悔的!”
好不容易分家出去,上面没有两个老的压着了,这突然又说分家不离家,该怎么过怎么过,吴巧哪里肯干,接着又是一阵撒泼打滚。
交了转户银她手里还剩六两多银子,按她男人的意思,这剩下的钱就还给老两口,他们手里不能一点傍身的银子都没有。
她自然是不干的,昨儿个她就偷摸着进城看日子去了,最近的黄道吉日是五日之后,就连建房子的人她都找好了,五日后就开工。
现在是农闲,村里不少人都抢着来呢,个个都想着多挣点钱,自家也好早日换了户籍。
听到吴巧连建房的人手都找好了,陈川柏没在说话,背着手回房去了,不过看着背影萧条了不少。
吴巧想着陈孝文以后读书,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只简单建了三间正房,中间是堂屋,东西两间卧房。厨房和柴房搭在后院,前边就一个小院子。
人手充足,做的又是泥土房,不像砖瓦房那么麻烦,陈家的新房子不到三日就建好了。
暖房定在腊月二十二,不过村里人太多,且多是不相熟的,暖房只请了下湾村一起过来的熟人。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