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日,春日的暖阳洒在桃源县青禾镇,林远家的1500万智能别墅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四层主体建筑飞檐斗拱与全景玻璃幕墙交相辉映,地下两层空间通过量子感应门与地面相连,屋顶的太阳能板阵列折射着科技感十足的冷光。镇中心广场的大喇叭里,村长正用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吆喝:\"老林家的别墅今儿正式落成!大伙儿都去瞧瞧,开开眼!\"
林远站在别墅门前的智能花园中,父母林建国和王桂兰身着崭新的唐装,脸上的笑容比院中的全息投影花海还要灿烂。曾经狭窄破旧的林家老宅早已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占地两亩的科技宅院。智能灌溉系统感知到土壤湿度不足,细密的水雾瞬间从地缝中升腾而起,滋润着无土栽培区里的番茄藤蔓,机械臂正精准地为每株植物修剪枝叶。
\"他婶儿快进来!\"王桂兰拉着邻居张婶的手往屋里带,\"看看俺们家这电梯,按个按钮就能上下楼!\"两人踏进水晶质感的智能电梯,楼层按钮自动识别语音指令,缓缓升至二楼客厅。65英寸的全息电视自动播放着林远创业历程的纪录片,画面里那个背着蛇皮袋走出青禾镇的年轻人,与眼前西装革履的企业家形成鲜明对比。
\"当年这孩子连学费都凑不齐,谁能想到有今天啊!\"张婶抹着眼泪感慨。二十年前,林家还是村里最穷的人家之一。林建国在砖厂搬了半辈子砖,王桂兰靠着给人缝补衣服贴补家用。林远初中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负担,跟着同乡去省城工地当小工,每天在钢筋水泥中摸爬滚打,手掌上的老茧叠了一层又一层。
转机出现在星宁建筑学院落户桃源县。招生简章贴到村委会那天,林远正在脚手架上绑钢筋。\"学费500块,学完包分配,工资保底两万?\"他攥着那张皱巴巴的纸,心跳快得像打桩机。当晚,他偷偷揣着家里仅有的存款,瞒着父母报了名。
在学院的vr实训舱里,林远第一次戴上全息眼镜,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别人觉得晦涩难懂的量子建筑材料课程,他反复观看十多遍;智能塔吊模拟操作,他一练就是通宵。三个月后,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进入星宁集团重点项目实习。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扎实的技术,他参与设计的第一个智能建造小区,工期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