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沈浩然刚结束京城土地规划会议,手机便在西装内袋震动起来。来电显示是港城李氏集团的总裁李启年——这位在房地产行业叱咤三十余年的商界大亨,此刻的号码在屏幕上闪烁,带着几分意料之外的分量。
“沈总,好眼光啊!”电话接通的瞬间,李启年爽朗的笑声便传了出来,“五环那块地,连我都犹豫再三,没想到被你一举拿下。”沈浩然握着手机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京城正在施工的星宁项目工地,谦逊道:“李叔过奖了,不过是赌一把未来。”
李启年却认真起来:“这可不是赌,是真本事。我找人研究过你们星宁的地产模式,模块化建造、量子混凝土、ai智能规划……”他顿了顿,声音里带着赞叹,“传统房企建一栋楼要两年,你们能压缩到八个月,成本还能降低40。这种颠覆性的技术,放在京城那块潜力地上,五年后怕是要重塑整个商圈格局。”
沈浩然心中一动。星宁地产的“未来建造计划”确实是核心竞争力——通过工厂预制建筑模块,现场由智能机械臂进行高精度拼接,配合量子材料的高强度与轻量化特性,不仅大幅缩短工期,还能减少人工误差。更关键的是,项目全程由ai系统进行能耗与成本监控,每一块砖瓦的使用都经过百万次模拟优化。
“李叔,您要是感兴趣,咱们可以深入聊聊合作。”沈浩然试探着抛出橄榄枝。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李启年笑道:“我就等你这句话!实不相瞒,我儿子李志远最近也在研究智能建造,他比你大一岁,在港城负责我们新开发的科技住宅项目,不过进度总卡在施工效率上。”
三天后,沈浩然在港城李氏集团总部见到了李志远。这位60后商界精英身着笔挺的意大利定制西装,金丝眼镜下的目光透着精明与谨慎。会议室里,全息投影展示着李氏集团的项目蓝图,却在施工节点处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延误警告。
“沈总的星宁模式,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李志远轻点屏幕,调出星宁建筑工厂的实时画面——机械臂如同精密的舞者,将预制好的墙面、楼梯快速拼接,“但我担心,这种高度依赖科技的模式,放在港城寸土寸金的环境里,真的可行吗?”
沈浩然微笑着切换投影,画面变成了星宁在阿深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