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0日,蝉鸣聒噪的午后,桃源县第一中学的图书馆里,高三学生林小满正抱着手机刷论坛。一条帖子突然闯入视线:“星杭科技大学星城分校揭秘!宿舍100平带智能书房,饭菜全免还能和李白‘对诗’?” 她的手指停在配图上——图片里,学生们戴着vr设备在虚拟敦煌壁画中穿梭,背后的智能宿舍阳台种满绿植,远处是量子计算机实验室闪烁的蓝光。
“这怎么可能?”林小满小声嘀咕,却鬼使神差地搜索起更多信息。当看到“本科大专一体化培养”“贫困生学费全免”“毕业生平均年薪15万”的字样时,她的心跳陡然加快。窗外的阳光透过斑驳的玻璃,洒在她布满演算痕迹的课桌上,与屏幕里那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校园形成强烈反差。
同一时间,教导主任办公室里,校长陈建国正握着电话,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真的愿意为桃源县定向招生?太感谢了!我们一定好好组织宣传!”原来,星杭科技大学星城分校在得知桃源县教育资源匮乏后,决定开辟“教育扶贫专项通道”,每年为当地提供50个本专科名额,学费、食宿全免,还赠送智能学习设备。
消息像长了翅膀般传遍校园。傍晚的操场上,一群学生围坐在台阶上热烈讨论。“听说他们的虚拟现实课能和古代诗人对话!”“我表哥在沿海打工,年薪才8万,星杭的毕业生竟然能拿百万?”人群中,平时沉默寡言的留守儿童赵亮突然开口:“我想试试,就算考不上本科,大专专业说不定也能改变命运。”
三天后,星杭科技大学的宣讲团抵达桃源县。在县礼堂,全息投影将星城分校的校园“搬”到了现场:学生们在智能农场培育转基因作物,在创业孵化基地与投资人视频路演,宿舍里的3d打印机正制作着精密零件。当主讲人展示毕业生去向时,礼堂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有人入职星宁集团年薪百万,有人创立科技公司获千万融资,还有人带着研发的智能轮椅回到乡村,帮助残疾老人。
“教育不该被地域限制。”分校招生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我们在桃源县设立专项奖学金,不仅覆盖学费,每月还提供1500元生活补助。只要你有梦想,星杭就是你的跳板。”台下,林小满攥紧了拳头,指甲在掌心留下深深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