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清晨,杭城的秋风裹挟着桂花香掠过星杭科技大学校园。沈雅思抱着一摞厚重的商业案例分析教材,快步走向虚拟教学实验室。作为工商管理系与哲学系的双学位学生,她今天要参与一场特殊的课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商业模拟对抗。
实验室的穹顶投射出全息界面,30名学生陆续戴上vr眼镜,眼前的场景瞬间切换成一座未来都市的虚拟商战沙盘。沈雅思的角色是一家新兴科技企业的ceo,她的竞争对手中,赫然有两名ai模拟的“商业巨头”。
“本次模拟设定为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初始资金1000万虚拟货币,竞争周期为现实时间45分钟。”教授的声音从虚拟空间传来,“注意,市场需求会根据你们的决策实时变化,同时,你们的对手具备深度学习能力。”
沈雅思深吸一口气,调出企业面板。她注意到ai对手的策略倾向:一个主打高端市场,强调技术壁垒;另一个则采取低价倾销,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她的手指在虚拟操作台上飞速滑动,突然想起父亲书房里那本翻旧的《孙子兵法》。
“避实击虚”她低声自语,在研发栏投入30资金用于柔性屏技术创新,同时将50预算分配给社区营销。当其他同学还在传统广告渠道厮杀时,沈雅思的虚拟企业已经在各大科技论坛引发热议,“平民黑科技”的标签迅速传播开来。
模拟进行到第25分钟,ai对手开始针对她的策略调整布局。高端品牌推出中端副线产品,低价品牌则发起价格战。沈雅思却不慌不忙,启动预先设定的“生态链计划”——用智能手环的利润补贴新推出的健康监测app,构建起用户粘性极高的闭环服务。
“沈同学的策略很有意思。”教授的虚拟形象突然出现在她身旁,“表面上看是互联网思维,但底层逻辑更接近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对立统一’理论。”
沈雅思会心一笑。哲学系的课程让她对商业竞争有了独特视角,她意识到,真正的商业智慧往往藏在看似对立的概念之中——创新与保守、扩张与收缩、利益与道义。
与此同时,在星宁壹号别墅的家庭影院,沈浩然正通过校园监控系统观看女儿的表现。屏幕上,沈雅思冷静应对ai对手的连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