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日,杭城的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寒气却挡不住星宁科技园区内涌动的创业热潮。占地千亩的园区里,数十栋写字楼拔地而起,玻璃幕墙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广场上的巨型雕塑——一只由齿轮与电路板组成的展翅雄鹰,底座刻着“敢梦敢为”四个鎏金大字,仿佛在诉说着这里孕育的无数传奇。
清晨八点,梦想基金申报大厅的玻璃门刚打开,便涌入大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大厅内,智能导览机器人穿梭其中,根据来访者的需求指引方向。墙上的电子屏实时滚动着成功案例:28岁的林宇凭借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教育系统,三年内估值突破百亿;30岁的陈薇带领团队开发的互联网医疗app,已覆盖全国80的三甲医院……这些故事激励着每一个走进这里的创业者。
“下一位,张昊!”叫号声响起,一个穿着格子衫的年轻人深吸一口气,走进了评审室。他的项目是“云翼无人机”——一款能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导航的多功能无人机,可应用于农业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评审席上,沈浩然和星宁集团的高管们认真听着他的讲解,大屏幕上,无人机在模拟的山林中灵活穿梭,避开障碍物并精准投送物资。
“你们的技术优势在哪里?”沈浩然提问。
“我们采用了量子导航与深度学习结合的算法,”张昊激动地说,“相比传统无人机,定位精度提升了十倍,续航能力增加了50!”他展示着手中的样机,“这是我们的第三代产品,已经在新疆棉田完成了三个月的实地测试。”
经过两个小时的答辩,张昊走出评审室时,手心还冒着汗。半小时后,他的手机震动,收到了梦想基金的通过通知——8000万元的启动资金,以及星宁科技园区的免费办公场地。“我做到了!”他对着天空大喊,泪水模糊了视线。
在园区的另一栋写字楼里,80后的李薇正带领团队调试新开发的社交app“星语”。这个以“跨次元社交”为卖点的应用,融合了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技术,用户可以创建专属虚拟形象,在元宇宙空间中互动。此刻,团队成员们围坐在巨大的环形屏幕前,看着虚拟角色在不同场景中流畅对话,兴奋地讨论着细节优化。
“李总,沈总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