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浪潮之下:新旧秩序的碰撞与重塑(2/2)
消息传回杭城,沈浩然正在星宁大学的人工智能课堂上。他用流利的日语与台下的岛国留学生交流:“传统制造业的困境,本质是思维的桎梏。”他调出星达工厂的实时画面,机械臂正在组装六纳米芯片,“当你们的企业还在为工人效率争吵时,我们的ai系统已经能预判设备故障。”
下课后,沈浩然收到一封特殊的邮件。发件人正是山本拓哉,附件里是洋洋洒洒的万字建议书,提出将量子计算与传统机械结合的设想。“沈总,我愿放弃岛国的一切,加入星宁。”邮件末尾写道,“在这里,我看到了技术本该有的模样。”
与此同时,岛国舆论持续发酵。一档深夜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展示了对比画面:左侧是岛国工厂里工人疲惫的身影,右侧是星宁的无人工厂,机械臂在幽蓝的灯光下精准作业。“为什么我们的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愿进工厂?”主持人犀利提问,“是因为他们懒,还是因为传统制造业早已失去未来?”
这场风暴很快蔓延到全球。德国《明镜周刊》专题报道《东方颠覆者:沈浩然如何用科技重塑工业文明》,分析星宁的“云制造”模式——工程师可以在家中通过5g网络操控千里之外的生产线;美国《福布斯》则将沈浩然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商业领袖”,配图是他站在星宁量子实验室的背影。
在星宁集团的战略会议上,沈逸展示着最新数据:“岛国企业股票暴跌后,我们接到37份国际合作邀约。”他调出全球制造业版图,红点在星宁的海外基地不断闪烁,“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沈浩然补充道,目光扫过会议室里年轻的技术骨干,“我们要做的,不是击垮谁,而是让整个行业看到——科技不该是压迫人的工具,而应是解放生产力的钥匙。”
夜幕降临,沈浩然站在云栖别院的露台上。远处,星宁园区的灯火与钱塘江的波光交相辉映。手机震动,是山本拓哉的入职确认邮件。他望向岛国的方向,想起白天在课堂上对留学生说的话:“真正的竞争,不是代际的更迭,而是思维的进化。”海风拂过,带来科技变革的气息,一个全新的工业时代,正在星宁掀起的浪潮中,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