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6月22日,杭城的蝉鸣被空调外机的嗡鸣打断,星宁集团总部大厦如同一柄银灰色的利剑直插云霄。40层的落地玻璃幕墙映出蓝天白云,35层的星宁技术公司与36层的星宁金融公司门前,巨幅招聘海报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底薪7000元?!\"路过的年轻女孩攥着中专毕业证,手指几乎要戳破海报。她身旁的同伴瞪大眼睛:\"单人间宿舍还有书房?这条件比国营大厂强十倍!\"两人的惊叹引得行人纷纷驻足,不一会儿,大厦门口就排起了蜿蜒的长队,人群中夹杂着英语、日语的交谈声——听闻星宁集团的国际化业务,不少海归也专程赶来应聘。
沈浩然站在40层总裁办公室的全景窗前,看着楼下涌动的人潮,嘴角勾起满意的弧度。他转身对沈逸说:\"把面试标准再提高20,我们要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能与公司共同成长的伙伴。\"沈逸点点头,将手中的电子简历筛选表又划去两行:\"哥,已经有三位常春藤毕业的金融硕士投了简历。\"
面试间里,计算机系应届生林晓握着冒汗的手心,盯着面前的五位面试官。星宁技术的cto突然开口:\"如果让你设计一个能承载百万用户的服务器架构,你会怎么做?\"林晓深吸一口气,想起昨夜熬夜研究的《unix网络编程》,声音逐渐坚定:\"我会采用分布式系统,通过负载均衡器\"话音未落,hr总监已在评分表上画下重重的勾。
另一边,金融专业的面试现场堪称\"神仙打架\"。海归硕士张明扬推了推金丝眼镜,面对\"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提问,他不仅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分析,更结合了自己在华尔街实习的经验:\"可以通过外汇期货与期权组合,构建动态对冲策略\"沈逸眼中闪过赞赏,在录用栏写下:重点培养对象。
傍晚六点,最后一位面试者走出大厦时,夕阳将星宁集团的logo染成金色。沈浩然站在员工宿舍区,推开一间单人间的房门。原木色书桌对着朝南的飘窗,书架上摆着崭新的专业书籍,厨房里电磁炉、微波炉一应俱全。\"这里离公司步行只要十分钟。\"他对跟拍的电视台记者说,\"我希望员工不仅能在这里工作,更能在这里生活、成长。\"
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