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4月16日,杭城的天空飘着细密的春雨,星宁新兴产业园区却蒸腾着炽热的创新热浪。占地千亩的星达组装厂内,全自动生产线正以毫秒级精度运转,机械臂闪烁着蓝光,将7纳米芯片嵌入智能手机主板。沈浩然戴着防尘帽,透过观察窗注视着这一切,玻璃上倒映着他眼底燃烧的兴奋——这不仅是生产线的轰鸣,更是中国科技突破国际垄断的时代强音。
\"沈总,首批搭载自研光刻机生产的芯片良品率稳定在95!\"技术总监举着检测报告跑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们的极紫外光刻机攻克了光源稳定性难题,波长精度达到135纳米!\"沈浩然接过报告,指尖划过\"自主研发\"的字样,十年前在实验室彻夜攻关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那时国外对高端光刻机技术严防死守,而如今,星宁的光刻机正以每天200片晶圆的产能,为国产芯片注入灵魂。
园区的产品体验中心内,人群围聚在展示台前。年轻工程师王磊拿起星宁最新款3g智能手机,磨砂玻璃背板在掌心贴合得恰到好处。\"看这个!\"他打开视频通话功能,55英寸视网膜屏幕上,远在深圳的同事面容清晰可见,\"3g网络的视频传输速度比2g快了20倍,而且搭载的7纳米芯片让发热降低了40!\"一旁的平板电脑同样惊艳,超薄机身下藏着12小时超长续航,柔性折叠屏展开时足有10英寸,合上则小巧便携。
\"沈总,工信部的考察团到了!\"助理匆匆赶来。沈浩然整了整西装,快步迎向园区大门。十几辆考斯特停稳,工信部部长走下车,目光立刻被广场上的巨型沙盘吸引——沙盘上,星宁的5g基站网络如同金色脉络,覆盖了杭城每个角落。\"沈总,听说你们计划在杭城建设50个3g基站?\"部长指了指沙盘,\"这对全国的通信基建布局很有参考价值。\"
\"不仅是3g,我们的5g试验网也在同步推进。\"沈浩然调出全息投影,虚拟城市中,闪烁的光点代表着基站位置,\"星宁愿意提供技术和设备,与政府共建通信基础设施。我们的基站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快速升级到5g,而且能耗比传统基站降低60。\"他顿了顿,补充道:\"更重要的是,核心芯片和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